洋紫荊花到底能不能吃?是否存在毒副作用?不少吃貨對這一問題頗為關心。剛剛公示的“2020年柳州市第八批科技計劃拟立項項目清單”中, “不同花色洋紫荊選育及花可食用性生物活性研究”赫然在列,或許過不了多久,這一問題将會有确切答案。
吃貨已先行
洋紫荊花的味道微甜
每年的三四月間,柳州街頭就會被粉紅色的花海浸沒,滿城怒放的洋紫荊花,讓柳州成為全國網紅城市,吸引無數遊客前來打卡。一些資深吃貨在品嘗鮮美的螺蛳粉之餘,也不禁對那一朵朵美麗的洋紫荊花躍躍欲試,并且很快得出了粗淺而直接的結論——微甜。
涼拌洋紫荊花香甜可口。柳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供圖
早在2016年的洋紫荊花季,就有一家螺蛳粉餐廳推出“洋紫荊花系列美食”。這家餐廳将洋紫荊花瓣配以辣蓼、魚腥草、薄荷等野菜,再佐以各種調味料後,為食客端上了一道“涼拌紫荊花”,其香甜的口味迷倒了不少試吃的遊客。餐廳當年還烹制出紫荊花高湯螺蛳粉、紫荊花涼拌螺蛳粉,也讓遊客驚豔不已。
盡管吃貨們大快朵頤,但一個疑問一直萦繞在人們心頭: “洋紫荊花真的能吃嗎?有沒有毒?”
科研在跟進
以明确此花是否可食
問題“甩”給了柳州的科研機構。
柳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聯合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接下了這一“網紅”課題。于是,便有了2020年柳州市第八批科技計劃拟立項的這一項目。
“相關研究早在幾年前就已開始了!”柳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蒙興甯告訴記者,為了弄清洋紫荊花能不能吃這一問題,科研人員已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采集洋紫荊花進行成分分析,以獲取其化合物成分構成,這一研究有助于詳細了解其營養成分和食用價值;與此同時,科研人員用洋紫荊花的萃取物質來喂食小白鼠,進行不同濃度、時長、批次的喂食等毒性試驗,通過觀察和病理解剖,獲取詳盡的實驗數據,以明确食用洋紫荊花會對生命體造成哪些影響,是否存在毒副作用。
結論急不得
需通過反複測試分析
蒙興甯說,目前,相關研究還在有序進行中,要得出确切結論,還需再過幾個花期。
這幾年的花期,柳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除了采集研究所内的洋紫荊花,還會走上街頭采集盛開的花朵。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相關的研究必須以新鮮的洋紫荊花為基材,盡管一些市民對他們的采花行為不了解,甚至報警,但他們也隻能“厚着臉皮采摘”。
科研人員在測量洋紫荊花的花苞。柳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供圖
“科研畢竟是嚴謹的事。”蒙興甯告訴記者,洋紫荊花所處的環境、土壤、空氣乃至采花時的天氣等因素,都有可能對花的成分分析和活性實驗結果帶來不同影響。因此,相關研究必須以大樣本、大數據為支撐,通過反複測試、對比、分析才能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即使有了初步結論,也仍然需要後續的研究,不斷地驗證。因此,要得出“洋紫荊花能不能吃”這一問題的結論,急不得。
前景被看好
有可能成美食界新寵
盡管确切的結論出爐尚需時日,但前人的探索卻頗振奮人心。
通過查閱各類典籍,蒙興甯發現,洋紫荊花的藥用價值或不容小觑。根據《中華本草》記載,洋紫荊的花、葉、皮均可入藥,藥用價值廣泛,其中,有一種白色花朵的品系,其花朵具有消炎解毒的功用,老白花入藥還可用來治療消化不良、風熱咳嗽、肝炎等。當然,這些還需要更深入細緻的研究和驗證。
對于不同花色洋紫荊的選育,也是目前科研的方向之一。除了紫紅色和粉色,白色也已進入科研人員的選育範圍。通過不同品系的選育,科研人員正試圖培育出花期更長、花量更大、花色更美的洋紫荊花,進而更深入地開展花的可食用性生物活性研究。
柳州一些餐飲界人士認為,如果科研證實洋紫荊花可以食用,甚至具有藥用價值,這一味道微甜的食材,或将成為美食界的新寵,衍生出無數洋紫荊花新“食尚”。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