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騎電動車不戴頭盔為什麼不罰款

騎電動車不戴頭盔為什麼不罰款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23 02:39:14

騎電動車不戴頭盔為什麼不罰款(騎乘電動車不戴頭盔)1

騎電動車不戴頭盔為什麼不罰款(騎乘電動車不戴頭盔)2

花園路黃河路交叉口,戴頭盔的電動車騎乘人員隻有一兩位。

開欄的話

今年5月1日起,《鄭州市非機動車管理辦法》(下簡稱“辦法”)将正式實施。辦法中涉及電動車的若幹“焦點”規定:比如,騎乘電動車須佩戴頭盔,搭載六歲以下未成年人應當使用安全座椅,對駕駛非機動車打電話或浏覽電子設備等影響安全駕駛的行為将處罰等,也将随之落地實施。據不完全統計,鄭州市電動車擁有量約400萬輛,新辦法的實施,無疑涉及衆多車主。

今天起,大河報刊發“關注‘鄭州非機動車管理辦法實施’系列報道”,探讨新辦法實施前的現狀,分析其中“法規與現實”的問題等,以期推動鄭州交通秩序的進一步和諧順暢。

□策劃政務産品部□執行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邵可強郭兵文張琮攝影

5月1日起,在鄭州騎乘電動車就要佩戴頭盔了。否則,按照《鄭州市非機動車管理辦法》(下簡稱“辦法”)的規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和乘坐人員不戴安全頭盔的,處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

距離新辦法實施僅有半月多,鄭州街頭電動車騎乘者佩戴頭盔的情況如何?對于佩戴頭盔,各類交通參與者有什麼樣的看法,以及外地在立法管理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大河報記者進行了探訪和梳理。

【回顧】戴不戴頭盔去年已“預熱”

2020年4月16日公安部下發了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方案。2020年5月26日,河南省舉行“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啟動儀式。

2020年6月1日起,河南“一盔一帶”行動進入執法查糾階段,其中,交警在路面執法過程中,加大對電動車騎乘人員規範佩戴安全頭盔的倡導力度。

當時,鄭州市交管部門也同步開展“提高電動自行車違法查處提升電動自行車守法率”等專項行動,對于騎乘電動車不佩戴頭盔進行查糾整治。

也就是說,騎乘電動車戴不戴頭盔從去年開始已經“預熱”,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話題。不過,當時對于電動車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的,主要是查糾時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并沒有處罰措施。

鄭州市“一盔一帶”行動效果如何?記者注意到一份數據,按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河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關于2020年“減量控大”有關工作的要求,2020年12月鄭州交警開展城市出行“六率”對外公示工作,其中有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率的情況。

在鄭州市金水路和東明路交叉口,100輛電動車,頭盔佩戴率19%;花園路與農科路交叉口,100輛電動車,頭盔佩戴率27%;科學大道與桃賈路交叉口,100輛電動車,頭盔佩戴率11%;航空港區S223與豫州大道路口,100輛電動車,頭盔佩戴率45%。

【走訪】騎電動車戴頭盔者屈指可數

目前,鄭州街頭騎乘電動車人員戴頭盔的情況如何?

4月12日上午,記者沿紫荊山路與金水路立交橋一路向北,經過花園路與緯五路、黃河路、農業路等交叉路口。上述幾個路口均為主幹道交叉的大路口,紅綠燈等待時間相對較長,電動車騎乘人經停較多。

在每個交叉路口,記者觀察到,遇到紅燈等待時,非機動車道上聚集大量騎乘電動車的市民,但是戴頭盔的寥寥無幾。佩戴者屈指可數,多為外賣、快遞配送人員。

在紫荊山立交橋下,約二三十人在等紅燈通過,隻有一名跑腿騎手佩戴着橘色頭盔,很顯眼。“我們公司都有要求,騎電動車送東西必須戴頭盔。”這名騎手說,戴頭盔主要是保護自身安全,剛開始感覺礙事不太舒服,現在已經成為習慣了。

在花園路與黃河路、農業路交叉口,記者注意到,除了外賣、快遞人員,女性騎乘電動車的市民佩戴頭盔明顯多于男性。

“去年被查過,當時給孩子也買了一個頭盔,現在出門都戴!”市民庫女士說,她去年騎電動車送孩子上學在路口被交警攔住,因為沒戴頭盔被現場“上課”教育,學習戴頭盔的安全重要性等。聽說5月1日起不戴頭盔開罰,庫女士表示理解和支持。

【市場】頭盔銷售依舊火爆,但身價大降

自從國家推行“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以來,頭盔話題熱度不減,4月12日,大河報記者搜索幾大電商平台發現,頭盔銷售位居騎行穿戴設備熱賣前三名。

去年5月份,頭盔最熱賣時,在某些店鋪,一個普通騎行頭盔身價直逼200元,且實行限購,每人最多購買5個。如今情況如何?

12日下午,記者發現,30元以下的騎行頭盔在各電商平台随處可見。花費70元左右即可購買一款輕便透氣、抗沖擊能力強的頭盔。即使是一年前銷售價格近300元的3C認證的頭盔,如今價格也多在百元左右。并且,頭盔貨源充足,可随時訂貨。

【衆議】處罰在即市民怎麼看?

如今處罰在即,市民對此有什麼看法,記者進行了随機采訪。

市民周先生告訴大河報記者,既然法規出台了肯定要支持,“我去年都買了頭盔,肯定不讓交警攔住咱。”

市民張先生稱,“戴頭盔是保命的,但是我看很多人不戴,我戴着反而有點另類了,希望以後好好宣傳普及,讓大家形成安全文明的出行習慣。”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趙女士就表示不想戴頭盔,原因是怕影響發型。“出門捯饬頭發花費十幾分鐘,一戴頭盔全毀了。”而楚先生表示,夏天室外氣溫越來越高,現在出門必戴口罩,“口罩 近視鏡(墨鏡) 頭盔”,那滋味簡直像把頭伸進了桑拿房。

還有車主持觀望态度,“到時候看看交警會不會處罰”。

【反思】守法又安全,為何不戴頭盔?

根據記者采訪的情況看,目前鄭州電動車騎乘人員頭盔佩戴率不容樂觀,多數車主甚至并不在意。5月1日起将實施的《鄭州市非機動車管理辦法》中規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和乘坐人員不戴安全頭盔的,處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

據不完全統計,鄭州市電動車擁有量約400萬輛。屆時,鄭州龐大的電動車車主群體,會不會因處罰而上演“全城瘋狂戴帽”一幕,抑或市場上再次出現“一盔難求”的商戰?

交管部門相關人士在受訪時表示,新的辦法讓交通參與者有了規則意識,也讓交管部門有法可依。不過,處罰不是目的,交通參與者的自身安全更應該關注。

有關研究結果表明,當事故發生時,騎行頭盔可吸收大部分撞擊力,起到緩沖、減震的保護作用,可使受傷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不戴頭盔頭部損傷率是戴頭盔的2.5倍,緻命傷不戴頭盔是戴頭盔的1.5倍,頭盔對于電動車駕駛人來說,相當于轎車駕駛人所系的安全帶,是騎行者遇到危險時的最後一道防線。

數據顯示,正确佩戴安全頭盔是減少交通事故死亡的有效措施。2020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以來,全國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汽車駕乘人員交通事故死亡率均同比下降10%以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死亡人數自2006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借鑒】電動自行車管理的“江蘇經驗”

2020年5月,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出台《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

據江蘇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消息,2020年,江蘇省電動自行車安全頭盔佩戴率均超過88%,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五市平均值超過92%。涉及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别下降40%和30%。

記者注意到,除了加大宣傳和嚴查處罰之外,江蘇多地推動社會聯動共治模式。比如,發揮行業自治、企業自律作用。常州、蘇州等地聯合快遞外賣行業協會,引導企業按照條例規定為專兼職配送人員配備安全頭盔、購買電動自行車相關保險。另外,南京成立交通信用管理中心,研發信用管理平台直接對接市信用部門,累計歸集非機動車、行人失信數據3萬餘起。

【互動】關于電動車的話題,邀你一起談

5月1日起,《鄭州市非機動車管理辦法》将正式實施。騎乘電動車須佩戴頭盔,搭載六歲以下未成年人應當使用安全座椅,對駕駛非機動車打電話或浏覽電子設備等影響安全駕駛的行為将處罰……

關于電動車的話題,你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可以一起聊一下。互動方式:頂端新聞客戶端“熱問”一下;大河報熱線電話96211;大河報官方微博、微信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