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香橼,不規則分枝的灌木或小喬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紅色,莖枝多刺,刺長達4厘米。生于海拔350米到1750米的高溫多濕環境。産中國雲南等省區南部較多栽種。
「形态特征」果實為圓形、長圓形
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葉互生,葉片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8--16cm,寬3.5--6.5cm,邊緣有鋸齒;葉柄短,無翅,頂端幾無關節。總狀或圓錐花序腋生,花常單性,雄花内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枚以上;雌花子房上部漸狹,10--16室,果實卵形,矩圓形或近球形,頂端常有宿存的花柱,熟時呈檸檬黃色,果皮粗厚而芳香。
「藥用功效」理氣,舒郁,消痰,利膈
舒肝理氣,寬中,化痰。用于肝胃氣滞,胸脅脹痛,脘腹痞滿,嘔吐噫氣,痰多咳嗽。
「疏肝理氣」:香橼皮氣芳香味辛而能行能散,苦能降逆,有疏肝理氣、和中止癢之功,用以治療胃痛脹滿、胸悶、脅痛等症。
「和中化痰」:本品味辛苦性溫,辛能行散、苦能燥濕、溫能通、故有燥濕化痰之功,主要用于痰濕壅盛之咳嗽痰多,此證咳由痰緻,痰出即咳止,伴胸脘脹悶,飲食 。
「利膈止嘔」:本品既行氣舒肝,又可利膈止嘔、常用于肝胃不和之嘔吐及幹哕。因肝郁不舒、橫逆犯胃、故見惡心暖氣、胸悶脘痞、嘔吐時作,但吐出物量不多,胸脅疼痛、口苦,苔黃、脈弦,若情緒波動時,則嘔吐症狀加重,《本草通玄》曰:“理上焦之氣、止嘔逆”。故用本品治療本症。
「鑒别應用」:香橼、橘皮均有行氣消痰作用、用治濕痰壅盛、上氣咳逆之症。但香橼性平,溫化之力不及橘支,且又散肝胃之郁氣:橘皮溫燥性較強,化痰作用勝于香橼,主治脾肺氣滞濕郁之證。
「香橼食用」可當水果生吃
「香橼生吃」:把香橼皮削掉可以直接生吃,可以沾蜂蜜味道香甜。
「香橼露」:陳香橼50-60g。制作時,先将香橼放入燒瓶内,加清水适量,蓋上瓶蓋,連接好冷凝管,用酒精爐或其他加熱爐加熱,燒開後,收取蒸餾液,裝瓶備飲。
此露有寬胸順氣化痰,利膈健脾開胃之功。适用于氣滞胃痛,及慢性胃炎、神經性胃脹痛,消化不良,嘔吐呃逆,胸悶多痰等病症。建議每次飲5-10Ml,每日2次,可連飲5-7天。
「香砂糖」:香橼(焙幹,研細末)10g,砂仁粉12g,白糖500g。制作時,先将白糖入鍋,加水适量,熬至濃稠,下香橼粉和砂仁粉,拌勻,繼續熬至起絲狀,于瓷盤内塗熟油,傾入香砂糖液,攤平,待涼,用刀劃成小塊,裝盒備食。此糖有化濕健脾,消滞開胃之功。用于兒童日常保健較宜,亦适用于脾胃氣滞所緻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之症。建議每日早晚空腹時各腹1次,每次3塊,常食方可奏效。
「香橼蜜酒」:取新鮮香橼100克,蜂蜜50毫升,白酒200毫升。将鮮香橼洗淨,切碎,加水200毫升放鋁鍋内煮爛後,加蜂蜜及白酒至煮沸停火,待涼後裝入瓶中,密閉貯存,一月後即可飲用。每次10毫升,每日2 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