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蘋果 Apple Watch 及小米手環系列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很好地對大衆進行了市場教育。發展至今,我們已經看到各種品類的可穿戴設備正在涵蓋社交生活、娛樂、健身、導航等功能。
而健康管理需求,幾乎是這些功能中最具象且市場潛力最大的一種。
這也是為什麼被稱為小米生态鍊 “第一股” 的華米科技(NYSE:HMI)正在積極、甚至可謂激進地布局大健康産業的原因。
此前,外界對這家公司的認知多停留在這是一家生産小米手環、體重秤、體脂秤,以及自主品牌 AMAZFIT 系列智能手表、手環的可穿戴設備廠家,但現在,随着華米科技于昨日在自家首個 AI 創新大會上宣布諸多進展,尤其是要以全産業鍊模式造芯、同時切入大健康産業布局“雲 端 芯”,其市場定位正在發生變化。
(來源:華米科技)
自研 RISC-V 架構 AIoT 芯片“黃山 2 号”擁有一系列智能可穿戴産品的華米科技,早在 2 年前就選擇了自研芯片的道路。
2018 年 9 月,華米科技正式發布了 “黃山 1 号”,稱其為全球可穿戴領域的第一顆 AI 芯片。如今 450 多天之後,全新一代的“黃山 2 号” 終于出爐。
(來源:華米科技)
在這場主題為 “AI to Decode Future” 的大會上,華米科技正式發布了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黃山 2 号”。
據介紹,和 “黃山 1 号” 一樣,“黃山 2 号”仍基于先進的 RISC-V 架構。和在 PC 時代的英特爾 X86 架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ARM 架構一樣,RISC-V 也被公認為是 IoT(物聯網)時代最具潛力的芯片架構。它具有⾼運算效率和低使⽤功耗兩⼤優勢,相⽐于在可穿戴設備中常⻅的 ARM Cortex-M4 架構處理器,整體運算效率提升了 38%。
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黃汪透露,華米科技為 “黃山 2 号” 重新設計了 AI 本地⽣物數據計算 NPU,采⽤卷積神經⽹絡加速技術,⼤⼤提升了本地 AI 數據計算的性能,加快了識别速度。基于⼼率數據,“黃山 2 号”的房顫識别速度是 “黃山 1 号” 的 7 倍,是市⾯上其他軟件算法的 26 倍。同時,“黃山 2 号”還加入了超低功耗傳感器 AON 模式,和蘋果一樣搭載了協處理器——C2 協處理器。該處理器可單獨⽤于數據收集,能在主芯⽚處于休眠甚至關閉狀态時,仍持續保持健康數據的記錄⼯作;理論上可使 “黃山 2 号” 整體功耗下降 50%,從而讓⽤戶徹底告别可穿戴設備的續航焦慮。
目前,“黃山 2 号”已經流⽚成功,預計将于今年四季度量産。最晚到明年(2021 年)二季度,搭載 “黃山 2 号” 的可穿戴新品也将面世。
(來源:華米科技)
而在被問及為何堅定造芯之時,黃汪提到了智能手機産業所帶來的啟示。
他說:“在快速發展行業中,比如說智能手機,都聚集着幾個頭部玩家,且他們都要做一件事情就是産業上下遊整合,以期帶來更好的規模效應。
可穿戴,包括智能手表、手環等,每年差不多有3000 萬台的出貨量就可以支撐芯片走量,玩家就不會因為做芯片而虧本(根據财報顯示,華米科技 2019 年的出貨量,達到了 4230 萬台)。
站在一線,我們更加了解用戶需求,而且芯片還需通過終端廠商觸及消費者。我分享這樣一句話,‘對數據認真的人要做傳感器,對 AI 認真的人要親自做芯片’,既然要做人工智能算法,就應該進一步自己去研發芯片,否則的話,你很難在業内找到滿足你算法的通用芯片。我們選擇自研,是符合經濟模型規律的,我們每年有很大的設備出貨量,因此沒有經濟負擔。
另外,就全球大健康産業而言,疫情帶來進一步健康意識的普及。以前我們調研顯示,消費者最喜歡花錢的方式是吃飯和娛樂。現在的情況是,大家的健康意識有了普遍提升,這對健康産業來說是好事,因為會帶來更旺盛的需求,大家很關注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有怎樣的健康監護功能。這些原來需要花廣告費去教育市場,現在市場反過來助推我們,要我們走到更高的高度上去”。
據了解,今年 Q1,疫情嚴重影響全球經濟,智能可穿戴行業全球出貨量同比下降 7.1%,雖然情況極度困難,華米科技财報依然逆勢增長,營收達到了曆史同期最好的 10.8 億元,同比增長 36.1%,旗下品牌 AMAZFIT 則在全球成人手表市場中首次進入前五。
布局“雲 端 芯”,還涉及前沿腦機接口研究從設備商出發,華米科技現将自己明确定義為一家基于雲的健康服務提供商。
既然要布局“雲 端 芯”,光有芯片自是不夠,和特斯拉通過 AI 成功重構了新能源汽車産業一樣,華米科技也希望通過一整套 AI 健康管理技術架構,緻力于搭建新型健康基礎設施平台,并且重構全球健康醫療産業。
因此,伴随着 “黃山 2 号” 芯片的發布,華米科技的第二代 PPG ⽣物追蹤光學傳感器 BioTracker™ 2 及一系列全新的健康大數據 AI 算法也得以亮相。
其中,上一代相比,BioTracker™ 2 可以支持多達五種生物數據引擎:RealBeats™、OxygenBeats™、SomnusCare™、ExerSense™、huami-PAI™,是華米科技有史以來研發的功能最豐富、檢測精度最高的人體生物傳感器。
(來源:華米科技)
以 OxygenBeats™ 為例,⾎氧飽和度也是反映健康狀态的重要指标。這是華米科技通過 2 年的研發所完成的⾎氧數據 AI ⽣物引擎——OxygenBeats™。該算法基于⼈體⼤數據模型對⾎氧信号進行預處理,消除信号噪聲,使測量精度提升達 50%;而且通過使用多組⾎氧檢測值進⾏校準的方法,解決了因⽤戶佩戴錯誤帶來的誤差,進一步提升了準确度。
黃汪介紹,OxygenBeats™ 通過提⾼ PPG 信号利⽤率,⼤幅縮短了⾎氧檢測所需的時間,對⽐普通的⾎氧檢測⽅案,整整縮短了 75%。華米科技還采⽤了氧降實驗來驗證算法的準确度,結果顯示成功率可達 100%,與專業⾎氧儀的檢測結果平均誤差僅為 1.67%,超過大多數腕部可穿戴設備的血氧檢測算法。
而在算法的叠代上,華米科技人工智能實驗室團隊前期通過用對抗網絡生成的僞數據來對其進行訓練,以此應對初級版本數據量不足的問題,後期則通過用可穿戴設備采集到的精準、真實的數據來訓練,直至叠代為可以直接落地的算法。
值得一提的是,華米科技的 AI 團隊也日益浮出水面。黃汪在發布會上宣布,将華米科技人工智能實驗室正式升級為人工智能研究院(Huami AI Research)。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院長,由華米科技副總裁汪孔橋擔任。著名⼈⼯智能研究專家、“多媒體計算之父”(Father of Multimedia Computing)、加州⼤學歐⽂分校教授、未來健康研究所創辦人 Ramesh Jain,則受邀擔任研究院⾸席顧問。
研究院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委員會主席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吳楓擔任。除了吳楓之外,其餘的 7 位分别是人工智能專家、傳感器專家、醫學專家,跨學科聯合研究,以便幫助共同提升 AI 生态和技術。
(來源:華米科技)
除了内部的研發力量,華米科技為加速 “雲 端 芯” 也積極尋求外部合作夥伴的強強聯手,包括和智能語音領域的 AI 獨角獸雲知聲達成了戰略合作。
對于與雲知聲的合作,黃汪表示:“ 在接下來三個月我們的新品上,可能就會看到雙方的合作成果,包括用到雲知聲在智能語音上的一整套技術。現在市場上的智能音響語音助手,手機語音助手,智能手表也應該有非常靈敏、智能的語音助手。這方面我們會與雲知聲開展深度合作。”
據了解,華米科技與雲知聲可謂淵源已久。黃汪在朋友圈透露,早在團隊 2013 年開發的第一代 “智器” 智能手表時,其内置的語音助手就是雙方合作的成果,雲知聲董事長梁家恩也曾親自來合肥,幫助站台并推廣賣貨,“現在想起來都很感動”。
(來源:華米科技)
AI 公司以外,華米科技還強化了與院校、研究機構的合作。黃汪透露,基于之前合作,華米科技還會和鐘南⼭院⼠團隊⼀起,借助 OxygenBeats™ ⾼精度⾎氧檢測的能⼒,對新冠肺炎患者進⾏康複随訪。預計搭載 OxygenBeats™ ⾎氧數據 AI ⽣物引擎的可穿戴産品,最快将于今年第三季度發布。
目前研究院已經建立了三個聯合實驗室,分别為和鐘南山院士團隊的腕部智能可穿戴聯合實驗室、和中國田徑協會的田徑運動聯合實驗室,以及和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的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
那麼,和院校、研究機構的合作,華米科技最具野心的新型生物信息技術是什麼?恐怕非腦機接口莫屬了。
對于這個更前沿的領域,黃汪介紹稱,腦機聯合實驗室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從科學研究到産業化可能還需走完未來五到十年的漫長過程,而非現在就能推出具有神奇成果的産品,華米會同時關注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的兩種研究,例如對睡眠問題的監測,或許會有一些研究成果能對一系列的健康問題有所幫助,該實驗室會是短期目标和長期目标相聯合的一個存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