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獨具特色的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

獨具特色的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7-18 21:33:53

  中國很早就開始了探索世界的腳步,絲綢之路,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都是見證。在探索的過程通過文化的交流。影響着别人,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飲食文化的交流和影響。包括烹饪原料、烹饪技法、傳統食品、食風食俗等等又是怎麼影響他人的呢?

  早在中國秦漢時期,中國就開始了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據《史記》、《漢書》等記載,西漢張骞出使西域時,就通過絲綢之路同中亞各國開展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活動。除了從西域引進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蘿蔔、石榴等物産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葉等物産以及飲食文化傳到了西域。

  今天在原西域地區的漢墓出土文物中,就有來自中原的木制筷子。中國傳統燒烤技術中有一種啖炙法,也很早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亞和西亞,最終在當地形成了人們喜歡吃的烤羊肉串。

  比中國西北絲綢之路還要早的西南絲綢之路,北起西南重鎮成都,途經中國雲南到達中南半島緬甸和印度。這條絲綢之路在中國漢代同樣發揮着對外傳播飲食文化的作用。在達交趾(今越南)一帶,當時,大批的漢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築城居住,将中國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等食俗帶到了交趾等地,至今越南和東南亞各國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習俗。

  此外,中國的飲食文化對朝鮮的影響也很大,這種情況大概始于秦代。據《漢書》等記載,秦代時“燕、齊、趙民避地朝鮮數萬口。”這麼多的中國居民來到朝鮮,自然會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朝鮮。

  漢代的時候,中國人衛滿曾一度在朝鮮稱王,此時中國的飲食文化對朝鮮的影響最深。朝鮮習慣使用筷子吃飯,朝鮮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鮮人在飯菜的搭配上,都明顯地帶有中國的特色。甚至在烹饪理論上,朝鮮也講究中國的“五味”、“五色”等說法。

  受中國飲食文化影響更大的國家是日本。公元八世紀中葉,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帶去了大量的中國食品,如幹薄餅、幹蒸餅、胡餅等糕點,還有制造這些糕點的工具和技術。日本人稱這些中國點心為果子,并依樣仿造。當時在日本市場上能夠買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種。

  鑒真東渡還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飯時使用筷子就是受中國的影響。唐代時,在中國的日本留學生還幾乎把中國的全套歲時食俗帶回了本國,如元旦飲屠蘇酒,正月初七吃七種菜,三月上巳擺曲水宴,五月初五飲菖蒲酒,九月初九飲菊花酒等等。

  其中,端午節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後,日本人又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作了一些改進,并發展出若幹品種,如道喜粽、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唐代時,日本還從中國傳入了面條、饅頭、餃子、馄饨和制醬法等等。

  中國菜對日本菜的影響很大。十七世紀中葉,清代中國僧人黃檗宗将素食菜肴帶到日本,被日本人稱之為“普茶料理”。後來又有一種中國民間的葷素菜肴傳到日本,稱為“卓袱料理”。“卓袱料理”對日本的餐飲業影響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湯”等,至今還列在日本一些餐館的菜譜上。

  日本人調味時經常使用的醬油、醋、豆豉、紅曲以及日本人經常食用的豆腐、酸飯團、梅幹、清酒等等,都來源于中國。饒有趣味的是,日本人稱豆醬為唐醬,蠶豆為唐豇,辣椒為唐辛子,蘿蔔為唐物,花生為南京豆,豆腐皮為湯皮等等。

  為了紀念傳播中國飲食文化的日本人,日本還将一些引進的中國食品以傳播者的名字命名。如明朝萬曆年間,日本僧人澤庵學習中國烹饪,用蘿蔔拌上鹽和米糠進行腌漬,日本人便将其稱之為澤庵漬。清朝順治年間,另一位日本僧人隐元從中國傳入菜豆,日本人便稱之為隐元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