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最能體現宋詩藝術個性的要算是黃庭堅(1045一1105)、陳師道(1053一1102)的作品。黃庭堅與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黃庭堅的政治立場與蘇轼相近,屬于反對新法的舊黨,也因受文字獄的迫害,先後被貶谪到黔州(今四川彭水)、戎州(近四川宜賓)和宜州(今屬廣西),最後卒于宜州。黃庭堅留下了1900多首詩,題材以思親懷友、感時抒懷、描山摹水和題書詠畫為主。黃庭堅在詩藝上有自己的獨特追求,他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詩歌理論,常常被人誤解為形式主義;他追求詩文寫作“無一字無來曆”(《答洪駒父書》),也容易被人等同于“掉書袋子”。與蘇轼相比,黃庭堅在“以才學為詩”方面走得更為極端。
黃詩在音節、句法以及篇章結構上,别出心裁,争奇鬥勝,喜用拗律,押險韻等。如《題落星寺》就是用拗救手法來有意避免平仄和諧的代表作。七言律詩有300多首,其中一半是拗體。黃庭堅是宋代自覺在唐詩之外另辟境界的詩人,在求新求變上下了很深的功夫。他能利用常見的詞語和典故組成新奇的意象,試讀《寄黃幾複》一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黃庭堅詩風也有多樣性,不僅隻有奇險生硬的作品,還有氣勢豪放,一氣貫注的作品,如《登快閣》等。晚年更是趨向平淡質樸一路,如《跋子瞻和陶詩》。
黃詩以其鮮明的藝術個性而自成一體,當時就被稱為“山谷體”(《“山谷”為黃庭堅的号)。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宋詩的藝術特性集中體現在“山谷體”上。黃詩新奇瘦硬的藝術風格征服了不少的追随者。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國詩史上意味深長的詩歌現象。受黃庭堅影響很深的詩人陳師道,一生清貧自守,以苦吟著名。黃、陳詩的共同缺點是生活視野比較狹窄,過于講究用典的技巧(如用僻典)。陳師道才氣不及蘇轼,學力不及黃庭堅,但在詩藝上卻有自己的追求,那就是有意為拙。他的詩質樸無華而又精練簡潔,如《示三子》、《九日寄秦觀》等。陳師道由于過于追求簡練而造成詩意的破碎。陳與義(1090一1138)是北宋與南宋之交時最重要的詩人。
宋末人方回曾把他與黃庭堅、陳師道一起推尊為江西詩派的“三宗”,并以杜甫為“一祖”。“一祖三宗”說,很能說明杜甫在宋代詩人心目中的地位。陳與義南渡以後的作品,就深受杜甫的影響,與杜詩的某些風格相近。宋徽宗初年,呂本中(1084一1145)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把以黃、陳為首的詩歌流派稱為“江西詩派”。“江西”指宋代的江南西路,黃庭堅與詩派中的十餘人是江西人,另有十餘人不是江西人。所謂“江西詩派”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地域性流派。“宗派”是從禅宗借來的名詞,可見禅宗對當時詩壇的影響很大。《江西詩社宗派圖》本是呂本中少年時的戲作,宗派裡的名次排序很随意,所列25人中除陳師道等近十人有較多作品傳世,其他人則隻有零星作品留存,有的甚至沒有留下作品。
但就詩歌創作的總體趨向和題材風格而言,詩派主要成員都受到黃庭堅的很大影響,形成了聲同氣應的流派特征。到了南宋,江西詩派的成員與範圍不斷擴大,呂本中、陳與義、曾幾、趙蕃等人也被視為詩派中人。呂本中是發展江西詩派的一個關鍵人物,他提出詩歌創作的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備具,而能出于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矩也。是道也,蓋有定法而無定法,無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則可以與語活法矣。”(《夏均父集序》)這種主張雖然與黃.陳新奇瘦硬的主張有所不同,但帶有禅學的某些智慧,把它引入詩學,也對宋詩獨特風貌的形成産生一定的影響。傳呂本中活法的曾幾(1084一1166),也主張“學詩如參禅,慎勿參死句”《讀呂居仁舊詩有懷其人作詩寄之》),所以他的詩風清新活潑。曾幾年壽較高,對年輕一輩的南宋詩人陸遊、楊萬裡等人産生較大影響。
我是“胖黑妹子”,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國的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