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是初中數學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近幾年中考題更注重考察圖形的變換,如平移、旋轉、翻折等,一般會在壓軸題中出現,而掌握常見幾何模型将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節省大量時間。
在平時練習過程中,注意提煉基本圖形,用基本幾何模型解決問題,則能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創新創造能力。本文以一道經典幾何壓軸題為背景,聯系常見幾何模型,提供相關解題策略,幫助孩子認識幾何模型的魅力。下面結合例題說明三角形三邊關系的兩個最值模型精彩應用。
模型1
問題:在直線l上找一點P,使得的值最大
解析:連接AB,并延長與1交點即為點P.
證明:如圖,根據△ABP
三邊關系,BP-AP< AB,即PB - PA< PB – PA。
應用舉例例1、如圖,∠MON=90°,矩形ABCD的頂點A、B分别在邊OM,ON上,當B在邊ON上運動時,A随之在OM上運動,矩形ABCD的形狀保持不變,其中AB=2,BC=1,運動過程中,點D到點O的最大距離為____________.
解析:如圖,取AB的中點E,連接OD、OE、DE,
∵∠MON=90°,AB=2 , ∴OE=AE=1/2AB=1,
∵BC=1,四邊形ABCD是矩形,∴ AD=BC=1, ∴DE=√2,
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OD<OE DE,
當OD過點E時最大,最大值為√2 1.故答案為:√2 1.
變式1.如圖,∠MON=90°,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ABC的頂點A、B分别在邊OM,ON上當B在邊ON上運動時,A随之在邊OM上運動,等邊三角形的形狀保持不變,運動過程中,點C到點O的最大距離為 ______ .
【解析】如圖,取AB的中點D,連接OD、CD,
∵△ABC是等邊三角形,∴CD=√3/2×2=√3,
∵∠MON=90°,∴OD=1/2AB=1/2×2=1,
由圖可知,當點O、C、D三點共線時點C到點O的距離最大,
最大值為√3 1.故答案為:√3 1.
變式2.(2018•洪澤區一模)如圖,在△ABC中,∠C=90°,AC=4,BC=2,點A、C分别在x軸、y軸上,當點A在x軸上運動時,點C随之在y軸上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點B到原點的最大距離是 .
【解答】解:如圖,取CA的中點D,連接OD、BD,
則OD=CD=1/2AC=1/2×4=2,
由勾股定理得,BD=2√2,
當O、D、B三點共線時點B到原點的距離最大,
所以,點B到原點的最大距離是2 2√2.
故答案為:2 2√2.
變式3.如圖,正六邊形ABCDEF的邊長為2,兩頂點A、B分别在x軸和y軸上運動,則頂點D到原點O的距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積為 _______ .
【解析】根據已知得出D點的兩個特殊位置,進而求出即可.
當O、D、AB中點共線時,OD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如圖,BD=2√3,BK=1,
∴由勾股定理得,DK=√13,OK=BK=1,
∴OD的最大值為:1 √13,
同理,把圖象沿AB邊翻折180°得最小值為:1 √13﹣1×2=√13﹣1,
∴頂點D到原點O的距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積為:(√13 1)(√13﹣1)=12.
故答案為:12.
變式4.如圖,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含30°的三角尺的直角頂點C落在第二象限.其斜邊兩端點A、B分别落在x軸、y軸上,且AB=12cm
(1)若OB=6cm.
①求點C的坐标;
②若點A向右滑動的距離與點B向上滑動的距離相等,求滑動的距離;
(2)點C與點O的距離的最大值=_______ cm.
【解析】(1)①過點C作y軸的垂線,垂足為D,如圖1:
在Rt△AOB中,AB=12,OB=6,則BC=6,
∴∠BAO=30°,∠ABO=60°,
又∵∠CBA=60°,
∴∠CBD=60°,∠BCD=30°,
∴BD=3,CD=3√3,
所以點C的坐标為(﹣3√3,9);
②設點A向右滑動的距離為x,根據題意得點B向上滑動的距離也為x,如圖2:
AO=12×cos∠BAO=12×cos30°=6√3.
∴A'O=6√3﹣x,B'O=6 x,A'B'=AB=12
在△A'O B'中,由勾股定理得,
(6√3﹣x)2 (6 x)2=122,
解得:x=6(√3﹣1),
∴滑動的距離為6(√3﹣1);
(2)設點C的坐标為(x,y),過C作CE⊥x軸,CD⊥y軸,垂足分别為E,D,如圖3:
則OE=﹣x,OD=y,
∵∠ACE ∠BCE=90°,∠DCB ∠BCE=90°,
∴∠ACE=∠DCB,
又∵∠AEC=∠BDC=90°,∴△ACE∽△BCD,
∴CE/CD=AC/BC,即CE/CD=6√3/6=√3,
∴y=﹣√3x,
OC²=x² y2=x² (﹣√3x)²=4x²,
∴取AB中點D,連接CD,OD,則CD與OD之和大于或等于CO,當且僅當C,D,O三點共線時取等号,此時CO=CD OD=6 6=12,
故答案為:12.
第二問方法二:因角C與角O和為180度,所以角CAO與角CBO和為180度,故A,O,B,C四點共圓,且AB為圓的直徑,故弦CO的最大值為12.
模型2
如圖,在⊙O外有一點P,在圓上找一點Q,使得PQ最短
在⊙O上任取一點Q,連接QO和OP,在△OQP中,根據三角形三邊關系,
OQ QP>OP ∵OP=0Q QP,且OQ=0Q , ∴0Q QP>0Q QP , ∴ QP>QP.
所以連接OP,與圓的交點即為所求點Q,此時PQ最短.
【另外三種情況】
點P在圓外,PQ最長 點P在圓内,PQ最長 點P在圓内,PQ最短
【總結】可見,點與圓的最值問題在本質上仍然是利用了三角形三邊關系。
應用舉例
例2.(2019•岐山縣一模)如圖,在矩形ABCD中,AB=4,AD=6,E是AB邊的中點,F是線段BC邊上的動點,将△EBF沿EF所在直線折疊得到△EB′F,連接B′D,則B′D的最小值是_____ .
【解析】如圖所示點B′在以E為圓心EA為半徑的圓上運動,當D、B′、E共線時時,此時B′D的值最小,
根據折疊的性質,△EBF≌△EB′F,∴EB′⊥B′F,∴EB′=EB,
∵E是AB邊的中點,AB=4,∴AE=EB′=2,
例3、如圖,在Rt△ABC中,∠ACB=90°,AC=BC=2,以BC為直徑的半圓交AB于D,P是弧CD上的一個動點,連接AP,則AP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
解:如圖1,取BC的中點E,連接AE,交半圓于P',在半圓上取一點P,連接AP,EP,
在△AEP中,AP EP>AE,即:AP'是AP的最小值,
∵AE=√5,P'E=1,∴AP'=√5﹣1;
故答案為:√5﹣1;
變式1.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點A(1,0),B(1﹣a,0),C(1 a,0)(a>0),點P在以D(4,4)為圓心,1為半徑的圓上運動,且始終滿足∠BPC=90°,則a的最大值是______.
【解析】∵A(1,0),B(1﹣a,0),C(1 a,0)(a>0),
∴AB=1﹣(1﹣a)=a,CA=a 1﹣1=a,∴AB=AC,
∵∠BPC=90°,∴PA=AB=AC=a,
如圖延長AD交⊙D于P′,此時AP′最大,
∵A(1,0),D(4,4),∴AD=5,
∴AP′=5 1=6,∴a的最大值為6.故答案為6.
變式2.如圖,在△ABC中,AB=10,AC=8,BC=6,以邊AB的中點O為圓心,作半圓與AC相切,點P、Q分别是邊BC和半圓上的動點,連接PQ,則PQ長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和是______.
【解析】如圖,設⊙O與AC相切于點E,連接OE,作OP₁⊥BC垂足為P₁交⊙O于Q₁,
此時垂線段OP₁最短,P₁Q₁最小值為OP₁﹣OQ₁,
∵AB=10,AC=8,BC=6,
∴AB²=AC² BC²,∴∠C=90°,
∵∠OP₁B=90°,∴OP₁∥AC
∵AO=OB,∴P1C=P1B,∴OP₁=1/2AC=4,
∴P₁Q₁最小值為OP₁﹣OQ₁=1,
如圖,當Q₂在AB邊上時,P₂與B重合時,P₂Q₂經過圓心,經過圓心的弦最長,
P₂Q₂最大值=5 3=8,∴PQ長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和是9.
故答案為:9.
變式3、如圖,邊長為1的正方形ABCD中,以A為圓心,1為半徑作弧BD,将一塊直角三角闆的直角頂點P放置在弧BD(不包括端點B、D)上滑動,一條直角邊通過頂點A,另一條直角邊與邊BC相交于點Q,連接PC,則△CPQ周長的最小值為____________.
解析:△CPQ的周長=PQ QC CP=BQ QC CP=BC PC=1 PC;
又∵PC≥AC﹣PA=√2﹣1,
∴△CPQ的周長≥1 √2﹣1=√2,
即當點P運動至點P0時,△CPQ的周長最小值是√2.
變式4.如圖,在△ABC中,∠ACB=90°,AB=5,BC=3,P是AB邊上的動點(不與點B重合),将△BCP沿CP所在的直線翻折,得到△B′CP,連接B′A,則B′A長度的最小值是 .
【解析】: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C=4,
由軸對稱的性質可知:BC=CB′=3,
當A、B′、C三點在一條直線上時,B′A有最小值,
∴B′Amin=AC﹣B′C=4﹣3=1.故答案為:1.
方法總結我們如何知道是哪個三角形構建關系呢呢?我們利用三角形三邊關系來解題,但這個構造出來的三角形是有條件的,即"這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為定值,另外一邊為需要我們求的那條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