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陰曆正月十五是中國人很重視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對這個節日比較重視,會舉行很多的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日。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盤點元宵節的來曆、都有哪些習俗。
元宵節的來曆
相傳,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為了弘揚佛法,就命令于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燈。
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曆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習俗之 吃湯圓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團”、“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于宋代。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
元宵節習俗之 賞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衆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
以後曆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可謂“花燈高高挂,挂出新年萬紫千紅幸福花;紅燭熊熊燒,燒出新年順風順水的紅運道”。
元宵節習俗之 猜燈謎
燈謎是元宵燈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也叫燈虎。将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着眼于文字意義,并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卷簾、秋千、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中國最大的一次燈謎盛會是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市燈謎會猜”,設有燈謎上萬條,3天裡參加的人次達兩萬多人。
元宵節習俗之 耍龍燈
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在我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了。其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
元宵節習俗之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
元宵節習俗之 踩高跷
民間盛行的一種群衆性技藝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于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種,最高者一丈多。
元宵節習俗之 舞獅子
古人将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裡舞獅子的習俗,它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
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南獅以廣東為中心,并風行于港澳,東南亞僑鄉。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着一塊彩色的獅背而舞。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元宵節習俗之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元宵節習俗之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所神紫姑而祭,占蔔蠶桑,并占衆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衆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鄉感情。
元宵節習俗之 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元宵佳節賞花燈,吉祥之星為你升起!
正月十五吃湯圓,夢想之月為你圓!
值此元宵之際,
祝您及您的家人:阖家團圓、萬事如意、元宵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