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父親節有意義

父親節有意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05 01:46:28

來源:【中國科普網】

父親節有意義(父親節說父)1

視覺中國供圖

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西方的父親節。它于1910年誕生在美國,創立者是布魯斯多德夫人。布魯斯多德夫人的母親生育了6個孩子之後,難産而死,父親獨自把孩子們養大,還沒來得及安享晚年,便因過度勞累去世了。于是布魯斯多德夫人向教會、市長、州長提出倡議,設立父親節,讓大家對父親表達愛與感恩,最後成為公認的節日。

我國對于父親的孝道,是自古就受到提倡的。古代有很多孝順父親的典範。比如舜帝,雖然父親對他不好,他依然對父親十分恭順,對同父異母的弟弟十分慈愛,以至于孝感動天,引來大象為他耕地,小鳥幫他除草。

我們的祖先對于父親這個角色,賦予了一種深沉的責任感。或者說,對于男性,古人在造字之處,就懷有殷切的期望。他首先是一個“男”孩兒,“男”拆開是“田”和“力”,“田”自然是田地,“力”有人說是一種農具,也有人解釋為強壯有力的臂膀,總之“男”就是在田地裡拿着農具賣力幹活的人,因為他相比女孩兒來說,力氣大得多。

這個男孩兒長大成人了,舉行成人禮,頭發用一根簪子固定住,變成了“夫”,這個字下面的“大”就是個人,上面的一短橫代表簪子。成為“夫”,也就意味着成人了,可以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了,也能幹更多活了,比如趕車的是車夫,打魚的是漁夫,撐船的是船夫,種地的是農夫等,當然他還是頂天立地的“丈夫”。

再之後,他成了“父”,“父”是一隻手拿着石斧的樣子。像砍伐樹木這樣繁重的工作是由“父”來承擔的。在石器時代,石斧既是重要的生産工具,也是一種兵器,是權力的象征,手拿石斧的人也是生活中主事的人。

總之,從“男”到“夫”再到“父”,其實都是在幹活,而且都是比較繁重的勞動。為什麼要幹活呢?自然是要養家糊口、挑起家庭的重擔了。這便是古人對于男性的期許。

當然女性也沒有閑着,她是“女”孩兒時,古人希望她溫柔娴靜,所以“女”的甲骨文是一個女子跪坐的樣子。當她成為“婦”之後,古人希望她能夠勤勞操持家務,所以“婦”的繁體是一個“女”加上一個代表掃帚的“帚”。當她成為“母”親後,她在勞動之餘還要哺育嬰兒,“母”的甲骨文就突出了哺乳功能。可見,女性一直也在進行繁重的勞動,比如掃地、采摘、做飯、飼養牲畜、縫補漁網等,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哺育和照顧兒女。所以“父”字和“母”字從造字的邏輯來看,都體現了責任感。

再來說說和“父”有關的幾個字。我們現在習慣把“父”叫“爸爸”,“爸”是個形聲字,從父,巴聲。“爸爸”對于嬰兒來說,是除了“媽媽”之外最容易發出的音了。一些方言裡則把父親叫“爹”,它也是個形聲字,從父,多聲。還有一個字經常在古文或者古詩裡出現,那就是“爺”,比如《木蘭詩》裡有:“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裡的“爺”并不是爺爺,而是父親。“爺娘”其實就是爹娘。

父親的愛往往是深沉的,就像朱自清在《背影》裡寫的一樣,父親忙來忙去,留給朱自清的是他買橘子時笨拙的背影,卻讓人忍不住潸然淚下。今年的父親節,你有沒有關心自己的父親,祝他平安喜樂呢?

(作者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文藝委員會委員,文學博士,“三千字”品牌聯合創始人)

本文來自【中國科普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