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京東集團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業績:實現營收2397億RMB,同比增長18%;Non-GAAP經營利潤47億RMB,同比增長32.8%;Non-GAAP淨利潤40億RMB,與去年同期持平。收入端與利潤端皆超預期。
拆分闆塊來看,商品銷售收入2044億RMB, 同比增長17%;服務及其它收入352億RMB, 同比增長26%;兩者皆超市場預期。
按業務單元來看,京東零售業務單元(國内自營業務、平台業務及廣告服務)實現收入2175.2億RMB,同比增長17.1%,占總收入比重為91%;經營利潤78.9億RMB, 經營利潤率為3.6%,去年同期為4.0%; 其中電子産品及家用電器收入為1184億RMB,同比增長14%;日用百貨商品收入860億RMB,同比增長21%。
京東物流業務單元實現收入273.5億RMB,同比增長22.0%,占總收入比重為11%;經營虧損6.6億RMB,經營虧損率為2.4%,去年同期經營虧損率為6.6%。
于今年2月28日開始并表的同城即時零售配送的達達業務單元實現收入6.9億RMB, 經營虧損1.9億RMB,經營虧損率為27.5%。
新業務單元實現收入57.6億RMB,同比增長11.7%;經營虧損23.9億RMB,經營虧損率為41.5%,去年同期經營虧損率為44.3%。
資料來源:京東官方
從零售業務單元來看,京東的2022 Q1整體表現可觀。在疫情反複、供應鍊受阻、消費信心不足的多重影響下,總體消費力疲乏,2022 Q1社零數據就能說明很多問題;與社零數據相比,京東零售表現相對較好,Q1社零中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日用品類分别同比增長5.9%、6.6%,而京東同類别分别同比增長14%、21%,顯著好于社零數據。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但展望Q2,京東零售的表現并不樂觀,全國多點散發的疫情對零售造成影響較大,在業績交流會上管理層坦言2020年的疫情對于互聯網電商的表現相對偏利好,因為影響小、時間短,且線下消費有明顯向線上轉移的趨勢,但今年的疫情對于線上企業負面影響也很顯著,核心區域倉庫封控使供應鍊履約更加困難,履約周期變長,4月訂單的取消率明顯上升,5月有所好轉但也高于去年;京東在一線城市的銷售占比高于競争對手,而本輪疫情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皆受到影響,廣深影響相對可控,但北上影響較大,目前仍在持續中;品牌方出于對疫情的考量也紛紛調低了預算,多以選擇“保利潤”為今年的經營主題,從商流角度也無法支撐高增。品類方面,增速将主要依靠大商品和健康品類來拉動,電子和服裝品類增速下滑趨勢顯著:IT方面,前兩年由于IT市場缺貨,因此京東依靠強勁供應鍊獲得了較好增長,但今年IT供應相對充足,且單價下滑;通訊則面臨芯片短缺、均價上升導緻的客戶換機周期拉長的問題;服飾類由于疫情、消費力下降,全行業春裝庫存積壓,因此很多商家選擇了停止生産夏裝。
用戶指标方面,2022 Q1京東年活躍用戶規模達到了5.8億,雖然環比增速不斷放緩,但ARPU和購物頻次都創造了曆史新高;目前宏觀環境的不理想以及互聯網滲透率基本到達天花闆的背景下,預計後續用戶增長方面增速會進一步放緩,因此長遠來看用戶質量更值得關注。管理層在業績會上也明确表态會持續提升精細化能力,不斷發掘、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來提高用戶質量。
資料來源:公司财報、廣發證券
京東的物流業務一直以來是京東受争議的點所在:支持方認為投入建設重資産的物流是其獨特的護城河所在,是圍繞長期發展做出的正确決策;反對方則認為自建物流體系拖累了盈利能力。見智研究認為,京東物流還有許多問題亟需解決,但長期會為集團帶來極大的價值。
首先明确一點,京東自建物流的選擇是創新,也更是被迫之舉。電商是信息流(商品)、物流、資金流(支付)的三流合一。京東是以賣較高客單價的3C起家,此前3C類産品的主要消費渠道是如蘇甯、國美等的線下渠道,用戶基本即買即提,因此在時效性和質量性上相對有保障。因此,彼時采用社會化物流無論在時效性還是配送的質量性上都容易出問題。
另外,當時大衆普遍對互聯網上購買高客單價3C物品存在不信任,為了建立信任,京東當時提供了貨到付款的方式,即送貨員把貨品送到用戶家裡後用戶當面交給送貨員貨款。如果采用社會化物流方式,資金周轉慢的問題将無法避免,甚至會産生一定資金風險。
因此,當時從物流、資金流的角度考慮,京東自建物流合情合理。
後來,京東物流創新性的探索出了一條和其他社會化物流完全不一樣的道路:通常用戶在電商平台上下單後,商家聯系快遞進行攬收配送,快遞去A地的商家處取件,取件後發往用戶所在的B地的網點,最後再由網點完成“最後一公裡“的配送,整個貨物的運送鍊條時間久。
而京東物流則開創出根據運營經驗及算法優化提前預測某地某貨物的需求預測,并在用戶下單前提前将貨物調撥到相應最近的區域履約中心(RDC)或前端配送中心(FDC)。一旦用戶下單後,貨物将第一時間從相應最近的RDC或FDC出庫,發往配送站并由送貨員完成到用戶端的配送,“以儲代運“的模式大幅縮減了貨物送達用戶所需的時間,幫助京東實現了”當日達“、”次日達“,在用戶心中樹立了”送貨又好又快“的形象。
2017年起,京東物流獨立,除了作為京東電商平台的履約系統,也開始服務外部客戶,當時定下了“到2022年低實現收入規模過千億,且外部客戶收入占比過半”的目标,該目标在2021年提前完成:當年京東物流實現營收1047億,外部客戶營收占比達到了56.5%。但營業成本持續攀升,虧損狀态持續,2018-2021年累計虧損250億元。
目前京東物流的盈利主要還是依靠京東集團。根據運聯智庫的拆分及測算,雖然外單的毛利率呈現上升趨勢,但始終還未能扭虧為盈。
2021年,京東物流拆分單獨上市時定位自身于“一體化供應鍊”服務商,為企業提供覆蓋貫穿供應鍊戰略到執行的解決方案及“咨詢 技術 運營”的一體化落地支撐。但目前看該模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京東物流并未完全跑通:
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供應鍊穩定及“一體化供應鍊”的重要性,因此長期來看市場空間廣闊,但各行業間性質差别大,使得供應鍊服務難以快速實現标準化複制,對于京東物流這類企業而言難以實現規模化效應。
2022 Q1來看,一體化供應鍊客戶貢獻了179億RMB的收入,外部一體化供應鍊客戶為5.88萬名,單客戶平均收入(ARPC)為11萬元,雖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但從ARPC的數值來看實在還小,與傳統的合同物流也相差甚遠。由此可見,目前京東物流還未能真正開啟“一體化供應鍊“。
此外,運聯智庫指出“一體化供應鍊“的實現需要客戶有多重銷售渠道,且在供應商面前有足夠的話語權;或者,客戶要有線下場景線上化的需求,但暫時又無法自給自足,才有可能通過一體化供應鍊服務實現庫存優化和供應鍊效率提升,并對服務商産生粘性。
然而,目前這類客戶數量有限且大概率有穩定的物流供應商;要切這塊市場,拓客能力、網絡基礎建設缺一不可。
因此,做好“一體化供應鍊“京東物流還任重道遠。
目前雖京東擁有倉儲、綜合運輸、最後一公裡配送、大件運輸、冷鍊物流、跨境六大網絡,但其優勢還是在于倉儲端,其它領域都還未建立起真正的壁壘,後續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此外,長期來看,京東物流和京東零售間将會凸顯出較為明顯的“跷跷闆“效應;京東物流早期是作為京東電商平台履約體系的存在,因此存在一定向零售業務讓利的情況;而随着京東物流的單獨上市,其将面臨更為嚴格的市場考核,因此往後可能存在零售業務小幅程度的利潤下滑。
2022 Q1,集團持續針對創新業務主動做出了優化和投入結構的調整,京喜方面進一步進行區域化的戰略聚焦,集中資源到規模和效率在持續改善以及與核心零售業務協同互補性更強的區域市場。
在疫情保供中,京喜的供應鍊能力和業務模式也得到了驗證。在4月底以來,受疫情影響的北京地區社區團購業務,京喜拼拼的日均GMV和新用戶對比疫情前增長了近一倍,同時運營效率和UE模型也明顯改善。未來京東将持續優化和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追求現金流健康、利潤健康的可持續高質量的增長。
總結來看,2022 Q1京東的表現總體可觀;展望今年,宏觀環境不理想或貫穿全年,勢必會給後續的運營及表現帶來一定的挑戰,預期需要放低,但相信公司控費的能力及業務的持續調整會使得影響相對可控。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