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7歲的劉姐,曾經于5年前得了乳腺癌,當時因為癌症病竈尚小,且組織部位相對安全,選擇了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手術很順利,術後的恢複治療也做得非常好。如今五年過去了,劉姐仍然對當年患得癌症的事情心有餘悸,對自己是否已經治愈的事情也耿耿于懷。
于是,在一次空閑時間,劉姐找到了曾經的主治醫生,向他闡述自己的近況,自己已經感覺不到腫瘤存在了,而且無論是飲食,睡眠等生活方面,也都一切正常,自己是不是就不用吃藥,代表癌症已經治愈了?
說到這,可能很多朋友會有些疑惑:“癌症不是一直都被認為是無法治愈的疾病,咋到了劉姐這裡,居然有痊愈的機會?”
癌症到底能不能夠治愈?
醫生回答:當然是可以的。
但是,因為癌症疾病的特殊性,醫學上所認定的癌症治愈,并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完全痊愈”,而是被稱為“臨床治愈”。
什麼是臨床治愈?顧名思義,就是在臨床實際意義上,達到了治愈的目的,就好比慢性乙肝患者類似,想要做到完全清除患者體内的乙肝病毒,基本上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可以通過醫學方式,讓患者體内的乙肝病毒大面積清除,殘留的乙肝病毒變為結合休眠狀态,不會對患者身體健康産生威脅。雖然沒有達到完全清除病毒的目的,但是“健康”這一最終結果已經達到。
而癌症的“臨床治愈”同樣也是如此,通過藥物抑制,亦或是手術切除的方法,清除了對生命健康具有極大威脅的腫瘤,并且通過後續的一系列醫療手段,穩定癌症情況,降低複發風險,如果患者在後續能夠繼續治療,積極調養,達到一種“動态健康”的目的,就是達到了醫學上“臨床治愈”的目标,也就是癌症的治愈概念。
話說回劉姐,主治醫生在聽了劉姐的訴求後,并沒有急于答應,而是推薦劉姐進行一次複查,對自己的身體情況進一步了解,并且告知了劉姐,癌症臨床治愈,并不是光看簡單的表面現象,就可以直接下定論的。臨床治愈的标準,仍然有着嚴謹的限制。
癌症想要達到臨床治愈,究竟有怎樣的标準?
标準一:各項癌症指标正常
當我們的身體裡出現癌症病竈以後,因為癌細胞的分裂性和特殊性,身體的一些健康指标也會出現異常,現代癌症檢查,也多将這些指标當做“标志”,來排查可能存在的癌症隐患。
同樣的,在臨床治愈标準中,這些“标志”是否已經消失,癌症指标是否正常,是必須要過的一關,例如AE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等,都是典型的标志物之一,檢查無異常,且身體特征穩定後,才能初步認定達到臨床治愈标準。
标準二:體内沒有癌症病竈殘留
人的身體裡有無數分化的細胞,自然也會持續産生癌細胞,而癌症患者和普通人的不同,就是癌細胞躲過了免疫系統的追查,來到身體環境,形成了癌症病竈。
因此,并不是以癌細胞為标志,而是以癌症病竈為标志,如果患者在經過治療以後,體内已經檢查不到癌症病竈的存在,同樣也是臨床治愈的标準之一。
标準三:是否達成了”五年生存期“
這第三個标準,就是大多數癌症患者最為關心的時間。上文有提到,癌症想要完全治愈,基本上是無法做到的,如果在臨床治愈的情況下,身體健康的表現持續較長時間,同樣可以作為标準之一。
而醫學上,一直都有一個“五年治愈率”的說法,換言之,如果癌症患者在治療以後,五年都沒有産生癌症病竈或者複發症狀,則出現癌症的概率會變得很低,繼而達到臨床治愈的标準之一。
縱觀劉姐的現象,在通過檢查以後,雖然劉姐已經達到了“五年治愈期”的标準,但是身體指标方面仍然沒有達到最為理想的狀态,保險起見,仍然要服藥一段時間觀察。對待癌症可馬虎不得,還請類似的癌友們能夠注意。
另外,不少的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以後,病情得以穩定,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治療成功後并不代表臨床治愈,仍然需要患者後期進行積極調養,繼而提高自己的治愈成功率。
癌症患者在治療後,如何提高自己的“治愈成功率”?
一方面,需要積極的進行複查
對于處于康複期的癌症患者而言,臨床治療并不代表完全治愈,仍然存在癌細胞留存,或者複發的風險。
因此,積極的複查頻率,也就顯得很有必要,萬一發現了殘存的癌症病竈,第一時間清除,也能極大地提高後續的臨床治愈率。一般來說,處于康複初期的癌症患者3個月左右複查一次,時間越久,間隔可以适當延長。
另一方面,避免不良生活方式
比如缺乏運動,熬夜,暴飲暴食,抽煙喝酒等,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往往會在無形中,提高身體誘發癌細胞,增加癌症複發率,處于康複期的癌友,是千萬不能碰的,還請一定要克制。
另外比如保持好情緒,按時吃藥或者配合後續治療等,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在現代醫學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癌症可以達到臨床治愈的标準,但這仍然也需要患者自身不斷地配合與努力才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