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贛南中,有一種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它外皮嫩滑、内包少許食料,根據各人口味不同,有包蘿蔔的、有包腌菜的、也有包酸豆角的,深得大家喜愛,它就是客家傳統美食——燙皮。
同樣的食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上猶,一般稱之為包米果,在信豐,被稱為粑粑幹,而在南康,大家則稱之為燙皮。
同樣的食材,在不同的縣市,有不同的做法,而因制作方法的不同,味道、口感、外觀都不相同,蒸、炸、炒、煮各有風味。
一:蒸燙皮
客家石磨
制作之前需先把粳米提前一天用草木灰水或食用堿水浸泡,然後用石磨磨成米漿(可加入黃栀子、韭菜汁等天然色素,使燙皮色澤鮮亮,呈黃色、綠色等顔色)。
蒸燙皮
用勺子舀一小勺磨好的米漿,倒入一個圓形簸箕内,搖均勻成小薄層後放入鍋中高溫蒸熟。
切燙皮
燙皮經過高溫蒸熟後,将簸箕從鍋裡拿出,用薄片将燙皮劃開幾個小塊,将炒熟的腌菜、豆幹、肉丁等餡放入,卷成筒狀,就成了上猶的包米果。
蒸熟後的燙皮
而大餘燙皮的做法略有不同。大餘的燙皮在米漿倒入簸箕裡之後,喜歡素的可以加青菜香蔥,喜歡葷的可加蛋或是加肉糜,待燙皮蒸熟後放入盤中淋上醬料,也可以自己調配醬料蘸着吃。看起來有點像腸粉,但口感、味道和腸粉可是不一樣的哦。簸箕蒸出口感細嫩,多食不膩,是早餐宵夜的首選。
燙皮
二:炸、炒、煮燙皮 煎、炒、煮的做法比蒸複雜,蒸熟之後不是立即食用,而是将燙皮放在室外晾至七成幹,而後将大塊燙皮壘起按需要切成小片,再将将切好的燙皮一片片攤開在幹淨的竹搭上晾曬。
曬幹後的燙皮
曬幹之後放入倉庫,放在通風幹燥處。 需要食用時,取一點,炸之,炒之,煮之。
炸燙皮
将燙皮骨放入油鍋炸熟撈出,待涼後即可食用,油而不膩,鹹香酥脆
炒燙皮
細沙在鍋中炒熱,将燙皮骨放入鍋中與細沙一起翻炒,炒熟夾出燙皮,咬一口,香酥脆!
湯皮絲
燙皮蒸熟後切絲曬幹,便成了燙皮絲
燙皮絲可煮熟後食用,也可炒來吃,做法和米粉類似。
煮燙皮絲
炒燙皮絲
看到贛南燙皮這麼多種做法和吃法,是不是也覺得很多變呢?可當早餐宵夜充饑,可當日常零嘴解饞,你見過比贛南燙皮還多變的食物嗎?
圖文來源: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