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又叫圍絕經期,是卵巢從精力充沛到逐漸衰老,最後宣告“退休”的過渡期。
有的人40出頭就出現了更年期症狀,有的人則是55歲之後還有月經……更年期到底多少歲到來比較合理?
發表在《歐洲心髒雜志》上一項基于140多萬名女性的研究發現:
過早和提前絕經,與心衰和房顫風險升高有關;且絕經時的年齡越小,風險越高。
《生命時報》采訪權威專家,告訴你絕經時間如何左右人體健康。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婦科内分泌科主任 阮祥燕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 張麗華
更年期來得早,心血管病風險高在這一研究中,研究小組對韓國國民健康保險系統(NHIS)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共納入1401175名30歲及以上的女性參與者。在加入研究時,參與者均已絕經。
調查顯示,所有參與者中,有28111人(2%)在40歲前絕經,她們絕經的平均年齡為36.7歲。
通過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發現,40歲前絕經的參與者甘油三酯平均水平、2型糖尿病、慢性腎病的患病率,明顯高于40歲後絕經的人。
在平均9年多的随訪期間内,有42699名(3.0%)參與者心衰,有44834名(3.2%)參與者房顫。
通過排除其它幹擾因素,研究人員發現過早(<40歲)和提前(<45歲)絕經,都與參與者心衰和房顫風險升高有關;絕經時年齡越小,風險升高得越多。
在此之前,已有多項研究給出了相似的結論:絕經年齡過早對大腦和心髒來說是一種威脅。
正常情況下,更年期什麼年紀到來合适?
目前,醫學上已經用“圍絕經期”來表述更年期了。
“圍絕經期”是指從開始出現絕經趨勢,直至最後一次月經的時期,通常發生在45~55歲,曆時長短不一,多表現為潮熱、心悸、失眠、發胖等症狀。
絕經的本質是卵巢功能衰竭。當卵泡耗竭,沒有生長卵泡發育,就無法産生足夠的雌孕激素,月經自然停止。
絕經年齡在不同種族是有些差異的,如馬來西亞女性一般為45歲,泰國女性49.5歲,菲律賓女性47~48歲,中國女性一般為50歲,白種人多為54~55歲。到58歲時,97%的女性已經絕經。
絕經年齡早對心腦血管是一種威脅,但過晚同樣不利。
55歲以後絕經者,稱為晚發絕經。晚發絕經者,尤其應該注意乳腺、子宮内膜的健康。因為這些部位對雌激素敏感,長期受到雌激素作用,癌症的風險會增加。
哪些因素會導緻提前絕經?女性何時初潮(卵巢開始啟動)、何時絕經(卵巢裡卵泡用完耗竭了),是由我們的大腦中的“鬧鐘”決定的,這個“鬧鐘”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因此絕經年齡也是由基因決定的。
此外,後天的生活方式、是否有病毒侵害了卵巢、卵巢是否動過手術等,也會使絕經提前:
1 精神壓力大
情緒可以影響女性的内分泌系統。
當女性發生焦慮、抑郁、壓力大時,指揮激素分泌的大腦垂體會發生功能失調,導緻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引發卵巢功能減退。
2 飲食習慣差
過度減肥導緻的營養不良,以及過度飲食導緻的肥胖,都會對大腦垂體産生影響,導緻促性腺激素分泌紊亂,影響卵巢功能正常發揮。
3 免疫系統疾病
對于患有遺傳性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來說,也存在卵巢早衰的風險。這些疾病包括類風濕疾病、強直性脊柱炎、紅斑狼瘡等。
4 醫源性因素
造成卵巢老化還有一個原因是,針對一些疾病的治療引起的,如骨髓移植、卵巢腫瘤的放化療等。
這些治療的确會緩解甚至治愈疾病,延長患者的生命,但其對卵巢功能也會造成損傷,加速卵巢功能衰退,導緻絕經期提前。
5 糖尿病
如果女性在更年期到來之前的幾年患了糖尿病,可能引發更年期提前。
反過來,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引起一些應激激素大量分泌。這些激素會導緻血糖升高,所以更年期女性容易患糖尿病。
預防早絕經,内分泌科醫生提出以下建議:
1 均衡飲食。不挑食、偏食,均衡攝入蔬菜、水果、谷物等各類食物,這對保持激素平衡至關重要。
2 保持合理的運動量。一般人群(尤其是40歲以後)都應每天進行40分鐘以上的運動,對于提高機體代謝率、控制體重非常重要。
3 保持樂觀的心态,會對身體的内分泌系統産生正面影響。
4 創造健康的環境。吸煙會加速卵巢老化,因此要戒煙及避免二手煙。
5 積極規避一些污染源,如放射線、空氣污染、裝修污染等,減少接觸環境毒素,多接觸大自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婦科副主任醫師黃冰清表示,對于卵巢功能提早減退的女性,假如沒有禁忌證,可以補充激素到絕經年齡。
每年一度的體檢非常重要,務必按時參加。出現乳房腫塊、異常子宮出血時,要盡快就診,并接受醫生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建議。▲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