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或許是五味中最有感染力的味道。看到别人吃酸味的食物,自己也會突然産生條件反射,腮幫子收緊,唾液開始分泌,準備迎接酸爽的洗禮。
酸味雖說不是菜品味道的主流,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擁護的獨特滋味,酸味還是讓一些地方愛的沉迷,對其無法抗拒,分享全國4個“吃酸上瘾”的地方,在追求酸爽的路上,大概沒什麼人比他們更專業了!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這是貴州人對酸味的追求,如果說貴州味裡不帶“酸”,那你可能去了一個假貴州。
貴州的酸和山西人所愛醋的酸味不一樣,就像貴州的辣能分糟辣、糊辣、糍粑辣等千姿百态的辣味,貴州的酸也同樣擁有着讓人捉摸不清的百種酸味,論吃酸,貴州若是稱第二,肯定沒人敢稱第一。
貴州人喜酸是有環境因素在其中的,食鹽對于不臨海、道路崎岖艱險的貴州山區來說是匮乏的,沒有鹽來補充體力,就用酸來替補。
貴州人吃酸是一種與生俱存的能力,巧妙地将多種食材發酵成各具特色的酸味,特别是酸湯就如貴州人的“生命之水”。
貴州的酸湯主要分為紅白兩種,紅酸湯是用鮮紅的西紅柿和辣椒制成的,色澤紅豔,酸味濃郁醇厚;白酸湯則是用糯米煮成米湯制成,湯白鮮亮、入口酸爽回甘。那吃起來鮮香可口的酸湯魚能名揚天下最離不開的就是酸湯這一靈魂,當然酸湯不隻搭配魚美味,與牛肉、蹄髈、排骨、雞肉等等都極其相配。
貴州人吃酸的本事除了酸湯,還藏在蘸水和“酸菜”、“酸肉”這些酸食中。酸湯做鍋底,煮出的食物自然帶足了酸味,可這對貴州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配上酸辣的蘸水才夠味。貴陽的名吃“絲娃娃”,餅皮卷上折耳根、脆哨、蘿蔔絲等,吃前也要再蘸上酸汁蘸水,入口脆嫩,回味酸辣,大呼過瘾。
酸食在貴州那是生活的必需品,貴州人奉行着“萬物皆可酸”的真理,蔬菜以酸味的形式呈現,像酸菜、泡菜等,各種酸肉、酸魚的滋味也是别具一格。說起貴州人吃酸,那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無醋不歡的山西山西人愛吃酸是出了名的,貴州人愛的是糯米發酵後的“酸”,山西人愛的則是高粱經過發酵後陳醋的“酸”。
山西人對醋的鐘愛程度,可以用吃飯沒了醋香味減一半來形容,來自山西的航天員景海鵬即使前往太空也要帶着醋,可想而知,山西人有多愛吃醋,多愛吃酸。
山西位于太行山脈,雨水少、氣候幹燥,人們在這樣的環境很容易沒胃口,而在衆多口味中酸辣兩味最能開胃,但山西幹燥的環境并不适合經常食用辣椒,剩下能作為開胃的“秘方”就是酸了。
山西水質呈堿性,多吃醋恰好能維持體内的酸堿平衡,山西人便自然而然養成了喜食酸的偏好,再美味的面食、飯菜都得加上一勺酸溜溜的醋來做點睛之筆,讓食物再次升華。
更厲害的是山西有些地方的飯館,服務員先端上來的不是茶水,而是一杯醋,食客喝完了醋才上菜,這真是将無醋不歡、無酸不食展現得淋漓盡緻。
山西人喜酸的證據,不止老陳醋可以證明,還有兩種食物也能證明,那就是酸粥和酸飯。酸飯也是發酵的産物,将山西的特産黃米放在酸湯中泡上半天,再煮至七八成熟後蒸成酸飯,加上水煮得稍微濃稠的就是酸粥,搭配上燒茄子、辣椒菜等小菜,就是山西人的日常一餐。
愛吃酸的地方一般都有酸菜的身影,山西也不例外,山西人會把芥菜做成特色的酸菜,吃起來酸中帶甜帶辣,拌入面子就是酸漿面,做成湯就是酸菜拌湯,山西人吃起來好不過瘾。吃完這些的山西人,再用當地産的酸棗、沙棘、山楂收個尾,味道越酸的山西人越愛吃。
緊鄰貴州的廣西也是“吃酸大戶”,甚至稱得上萬物皆可酸,廣西的酸味代表要從火遍大江南北的螺蛳粉說起,一碗香臭的粉令人欲罷不能,離不開“酸筍”坐鎮。廣西人用白嫩的筍肉腌制,靜待酸味和臭味的到來,聞起來不讨喜的酸筍吃起來卻是酸脆爽口,不得不說廣西人對酸有着獨到的見解。
廣西還有另一種特色酸味美食,名叫“酸嘢”。來到廣西,漫步在街頭巷尾,總能看見小車或攤位上擺滿了瓶瓶罐罐,這些瓶罐裡裝的就是各種酸嘢。酸嘢不是一種特定的食物,而是用各種新鮮果蔬或直接用醋、或用酸水腌制而成的,菠蘿、荔枝、芒果、西瓜;蘿蔔、生姜、辣椒、芥菜,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廣西人腌不到的。
廣西人悠哉地在各式果蔬中挑選好自己想要的,再自行添加上攤主提供的辣椒粉、甘草鹽或辣椒醋酸水等。外地人看了震驚,廣西人吃得暢快,看似酸到不行的腌果蔬,其實吃起來還是透着甜的,再加上獨特的梅子粉,多種味覺的碰撞,有着獨特的魅力。
廣西和貴州是近鄰,自然也是有着相似的飲食文化的,出現在貴州酸味中的酸肉,廣西人也愛到了骨子裡。
用炒米粉和鹽搭配豬肉,層層疊加,置放十多天就是一份美味的酸肉,酸魚、酸鴨、酸鵝的制作方法也是相似的,濃郁的酸味在一天天中疊加,廣西人對酸味的喜愛也在一年又一年中愛到了極緻。
江蘇人不似貴州、廣西那般對酸味愛得直接且猛烈,他們對酸味愛得低調。他們無法割舍的酸味,也蘊藏着江南的婉約,酸中帶着“柔香”和“清甜”。
中國的四大名醋中,山西老陳醋名列前茅,緊接着就要數這來自江蘇鎮江的香醋了,用糯米釀出的香醋,入口酸甜綿柔,好似一位江南佳人。清晨的小籠包絕不能少了一碟香醋作伴,鮮甜的肉餡和湯汁以及軟糯的包子皮,有了香醋味道多了一股酸香,也化解了油膩感,一籠下去都不夠滿足。
江蘇人的早餐還離不開一碗馄饨和湯面,清香的荠菜包成的馄饨煮好端到食客的桌前,八成的食客都要先提溜起醋瓶往碗中來點香醋,本還未蘇醒的胃立刻被這酸香叫醒。現煮好的湯面,不單要配上經典的大排、面筋,香醋更不能少,把清湯、面條和大排三味連接到了一起,吃完渾身舒暢。
江蘇人愛早上的酸味,也愛午晚兩餐的酸味,不再直接加醋,而是把酸和甜搭配在了一起,為很多菜肴貼上了“糖醋”的标簽。赫赫有名的糖醋排骨、糖醋魚就是江蘇糖醋菜中的代表,用醋、糖、醬油熬出的糖醋汁包裹住食材,酸甜濃郁,那種酸味有沖擊感,卻不會讓人厭煩,反倒令人回味。
除了這些,江蘇人拌蘿蔔幹、藕丁要用糖醋,炒的豬腰和豬肝也要放上些醋和糖進去,涼拌黃瓜、海蜇頭更是缺不了醋,所以江蘇人嗜甜如命的背後還藏着對酸的深深愛意。
其實愛吃酸的省份并不止以上四個,像東北人也很愛酸菜,雲南人也常吃酸木瓜、酸芒果、青檸檬等酸味食物,陝西人吃面也喜歡添些醋進去,不過相比之下上面所提到的四個省份對酸的喜愛度略勝一籌,比較有代表性。大家有來自這四個省份的嗎?又是否喜歡吃酸的食物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讨論。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