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婦女應注意飲食
要注意補鐵。我國成年婦女每日需要鐵15毫克,孕期及哺乳期需18毫克。
一般膳食每日可以供給15毫克左右的鐵,但人體隻能吸收其中的1/10,其餘來自對破壞後紅細胞中鐵的再利用。妊娠由于擴充血容量及胎兒需要,約半數孕婦患缺鐵性貧血,分娩時又因失血丢失約200毫克的鐵,哺乳時從乳汁中又要失去一些,所以産後充分補鐵是很重要的。
食用含鐵多的食物時最好不要同時服用含草酸或鞣酸高的菠菜、苋菜、鮮筍或濃茶,以免結合成不溶解的鹽類,妨礙吸收。
要注意補鈣。在我國,正常人平均每日需補充鈣600毫克;孕期則大大增加,每天需1500~2500毫克;哺乳期更多,每天需2000毫克。調查表明,我國孕婦在妊娠晚期幾乎全部缺鈣。
100毫升的乳汁中含鈣34毫克,如果每日泌乳1000~1500毫升,就要失去500毫克左右的鈣。缺鈣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輕者肌肉無力、腰酸背痛、牙齒松動,重者會出現骨質軟化變形。
食物是鈣的主要來源,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鈣,乳類、豆類及豆制品含鈣較多,蝦皮、海帶、發菜、紫菜以及木耳、口蘑、銀耳、瓜子、核桃、葡萄幹、花生米等,含鈣也比較豐富,雞、魚、肉類含鈣較少。
牛奶是含鈣比較多的食物之一,但有些人腸道内缺乏将乳糖轉化為糖的酶,喝牛奶後會出現腹部不适、脹氣,甚至腹瀉,可以用發酵過的酸奶代替。
值得注意的是,含鈣多的食物不能與含草酸多的蔬菜同時煮食,否則鈣質會被結合成草酸鈣,不能被人體吸收。菠菜、韭菜、苋菜、蒜苗、冬筍等含草酸多,因此這些食物都不能與含鈣多的食物一起烹饪。
要注意補碘。哺乳婦女的碘對于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十分重要。乳腺具有濃集碘的能力,可以保證嬰幼兒攝取到足量的碘,這體現了母親對嬰兒的保護功能,這也是提倡母乳喂養的根據之一。
如果哺乳期供碘不足,初期由于乳腺濃集碘而優先保證了嬰兒的碘供應,而後乳母自身就會缺碘。随着缺碘時間延長,乳汁中碘含量越來越少,最終造成嬰幼兒碘缺乏,從而影響嬰幼兒的大腦發育以及全身的生長發育。
未采用母乳喂養嬰兒的父母尤其要注意對孩子碘的補充。還應注意,嬰幼兒與其他人群不同,他們每日對碘的攝入量應大于排出量,才能滿足其甲狀腺儲備碘要逐漸增加的需求。
一個足月嬰兒的碘攝入量至少為15微克/千克\/日,早産兒應為30微克/千克\/日。為達到這一水平,理論上乳汁中碘含量對足月嬰兒來說應為100微克/升,對早産兒應為200微克/升。
根據這些數據,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推薦嬰幼兒的每日碘攝入量為:0~1歲為50微克,2~6歲為90微克;哺乳婦女同孕婦一樣每日碘攝入量應高于200微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