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俗話:“好漢不過三泡稀”。一個身強體健的壯漢,都能被腹瀉輕松擊倒,更何況病人。
劉先生是結腸癌患者2012年初開始化療,在第二個療程時出現腹瀉,每天3-4次,随即醫生給開了抗炎和益氣健脾的藥,治療一周後,腹瀉仍沒有好轉,此時劉先生因為化療和腹瀉的雙重夾擊,身體酸軟無力,連說話多了都覺得接不上氣,李先生痛苦的說,我連走去廁所的力氣都沒有了。
每日6、7次,不影響正常生活,大概歸為腹瀉1-2級。若大便次數更多,有些還并發腹痛,惡心、嘔吐,或者有更嚴重的症狀,這種情況應及時治療。因為較長時間腹瀉,會加速身體營養物質的流失、造成營養不良;水電解質丢失過多、血容量減少、感染;肛門周圍皮膚出現糜爛、潰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對癌症患者的康複治療非常不利。臨床治療上,針對不同程度的腹瀉可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案,最終達到止瀉的效果。結合腹瀉病情程度酌情用藥,在治療上一般有以下方案。
西藥治療:
如果化療期間出現的腹瀉大多與藥物有關,特别是奧沙利鉑引起的腹瀉往往比較嚴重,臨床治療可給予易蒙停或恩密達,而放療期間或放療後出現的腹瀉要考慮放射性腸炎的可能,一般口服阿司匹林。每日排便<4次者可不予止瀉藥。1-2級輕度腹瀉患者,一般經服藥兩天腹瀉症狀可減輕。重度患者,排便次數在10-20次/日,應及時就診,給予靜脈營養治療,防止水、電解質平衡失調。
中藥治療:
腹瀉屬中醫“洩瀉”範疇,病變主要在脾,以脾虛為主,涉及肝、腎。病機為素體脾氣虧虛,失于運化,術後耗傷氣血,腸道受損,功能失職,而洩瀉不止,化療藥加速正氣虛損,脾虛不能運化水濕,緻脾虛濕盛;
開頭所說的劉先生除腹瀉外,還伴有:神疲、消瘦、自覺氣短、乏力。舌質淡紅,苔白厚膩,脈弦數。檢查大便常規:紅細胞(-),白細胞( ),黏液( ),潛血( )。
臨床上常在健脾益氣,養陰活血的基礎 上伍以半枝蓮、虎杖等清熱解毒祛濕等中藥。本案患者屬濕熱内阻之象,且濕邪較重,選用二陳湯合三仁湯加減,半夏、陳皮、茯苓利濕化痰,杏仁、薏 苡仁、草豆蔻祛三焦濕熱;山慈菇、半枝蓮、虎杖等清熱祛濕。
經過半月餘的中藥調治劉先生停止腹瀉,食欲增加,精神狀态轉好。若此方服用後洩瀉止,仍有疲乏、納呆等症狀,後期予益氣健脾之劑,扶正祛邪之法繼續調理。
飲食調節:
若腹瀉症狀較輕也可采用調節飲食的方法,不要吃粗纖維食物,比如芹菜、韭菜,也不要吃香蕉、蜂蜜、白蘿蔔之類的食物。應選擇易消化、高蛋白、高糖、低脂肪和低纖維素的食品。堅持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過敏性、高滲性食品以及過冷、過熱、産氣性食物。要補充足夠液體,對乳制品敏感的患者要禁用乳制品,達到減少腹瀉的作用。
短時間腹瀉不會給我們身體造成危害,長時間反複腹瀉就要引起高度重視。選擇對症的治療方式,才能事半功倍,确保身體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