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急性甲狀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簡稱“亞甲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後的炎症過程引起,導緻甲狀腺急性炎症發生。許多患者在發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通常在發病前2~8周),該病具有季節性特點,夏、秋季節高發。目前已知與亞甲炎有關的病毒有柯薩奇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等。免疫力低或抵抗力下降的人群更容易發病。臨床上,亞甲炎約占甲狀腺疾病的5%,且好發于女性,年齡多見于30~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4~5倍。
甲狀腺的位置
近年來,亞甲炎逐漸增多,臨床表現複雜,常有誤診及漏診,且易複發,導緻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下降。多數患者一旦診斷明确,經規範治療可以痊愈,一般很少遺留後遺症。
亞甲炎典型的表現為甲狀腺劇痛(多數人自覺的“脖子”痛,其實就是甲狀腺炎症導緻),疼痛常開始于一側甲狀腺,很快向甲狀腺的其它部位、或下巴、或耳根、或頭部放射,吞咽或轉動頭部時疼痛加劇,并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疼痛,有的還出現發燒,體溫可達到38度或以上,很少有超過39度。在發病後3-4天内達到高峰,大約1周左右消退,也有的起病緩慢,超過1-2周,病情波動起伏,反複難愈,可以持續3-6周。病情好轉後,有的在數月内可有一次或多次複發。甲狀腺比正常時增大2-3倍或者更大,觸碰時疼痛明顯。
該病在發病之初後的1周内,大約超過半數以上患者會出現甲亢的表現,如怕熱、心慌、手抖及多汗等,待病情好轉或到了後期階段,少數人還可出現腹脹、晨起手足腫脹、便秘、怕冷、貪睡等甲減的表現,但持續時間一般不長,可恢複正常。但也有極少數患者可能進展為永久性甲減。據國外最新報道,對曾經患過亞甲炎的124名女性連續進行長達30年的健康數據調查發現:約四分之一人進展為永久性甲減,而需終生服用人工合成甲狀腺素替代治療。
亞急性甲狀腺炎容易被誤診為感冒
需要注意的是,亞甲炎的早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因此容易誤診。臨床上,若出現症狀:如“脖子”(甲狀腺)疼痛、發燒,或伴有甲亢症狀如心悸、心慌等,應高度懷疑亞甲炎。同時,還需問詢是否有過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進一步明确診斷需抽血化驗甲狀腺功能。亞甲炎患者的甲功常提示有輕度甲亢,尤其在早期階段。但其它指标如TPO-Ab(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G-Ab(甲狀腺球蛋白抗體)一般在正常範圍。甲狀腺B超也是診斷亞甲炎的主要依據之一,其典型特征是:甲狀腺呈現片狀低回聲區。另外一個診斷亞甲炎的指标是甲狀腺攝碘率,亞甲炎患者常表現為低平曲線。臨床上,醫生還會同時化驗血常規、血沉及C反應蛋白。亞甲炎患者常提示:血常規中的白細胞正常或偏高,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升高,數值高低與炎症輕重相關。
甲狀腺超聲檢查
亞甲炎屬于自限性疾病,一般預後良好。抗炎治療是關鍵。較輕患者隻需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病情較重者可給予潑尼松20~30mg/日,分2~3次口服,能明顯緩解甲狀腺疼痛,7天後逐漸減量,一般維持4~6周。少數患者有複發,複發後潑尼松治療仍然有效。伴有一過性甲亢者,可短期服用普萘洛爾,不推薦用抗甲狀腺藥物。對于出現一過性甲減者,可适當給予左甲狀腺素短期替代。中醫中藥治療亞甲炎有優勢,一般常用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散結功效的中藥口服,能縮短病程,增加治愈率,減少複發。
總之,若患者出現“脖子痛”,伴或不伴乏力、發燒,頸部觸之堅硬且顯著壓痛,不能簡單的當感冒治,要注意排除亞急性甲狀腺炎可能,以免延誤病情,耽誤治療。
(作者:陳世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内分泌科 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Görges J, Ulrich J, Keck C, Müller-Wieland D, Diederich S, Janssen O. Long-term Outcome of Subacute Thyroiditi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19 Sep 23].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2019;10.1055/a-0998-8035. doi:10.1055/a-0998-803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