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的沒事兒我喜歡在網上看各種護膚品彩妝的功課,尤其是在需要購買某一款産品的時候都會大量的搜索相關功課。我相信你也會有和我同樣的經曆。
尤其網購盛行的當下,不能專櫃試用或者懶癌泛濫不想去試用,全靠别人的功課為我們的買買買做支撐。
在各種護膚品功課中最長見到兩個詞【膚感】。例如:膚感特别好,膚感很喜歡等。其實我經常在寫産品使用反饋的時候也都會寫到【膚感】這兩個字。但【膚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什麼是【膚感】?
我試圖搜索一下關于【膚感】這個詞的解釋,居然沒有?
但從字面意思來看,【膚感】大概是皮膚接觸物體後的自我感知。轉化為護膚品來說就是:我們使用護膚品時護膚品帶給我們的感知。這種感知包括:嗅覺、觸覺、視覺等。就像你第一次見到某個人、去某個地方的第一印象。然而,所謂的第一印象也是有強烈的主觀感受。
我們在評論一款産品時通常從産品質地、滋潤度、香味等多方面評價。這種反饋同樣也是非常主觀的,與個人所處的地理環境、在産品之前使用過什麼産品以及你個人的嗅覺敏感度等及其相關。
除此之外,評價一款産品的膚感時還會不自覺的和産品價格挂鈎。
比如:我們對幾十元的大寶和千元的海藍之謎面霜評價标準當然不同。另外,個人消費能力也會影響産品評價。例如:常用香缇卡、海藍之謎的人會覺得雅詩蘭黛很評價,但你要跟常用大寶的人說雅詩蘭黛很便宜ta怎麼會相信你?
因此,這也是我一直堅持不直接推薦産品的原因。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有任何産品适合所有人群。即使是同膚質,所在地域不同,護膚需求不同,對産品的評價都會千差萬别。
細說【膚感】
一、【膚感】之香味;大多數人在選擇産品時首先會被産品的香味所吸引。但由于每個人對于香味的敏感du度和喜好度差異很大,這也是香味很容易引起争議的原因
舉例來說:之前我出了兩款粉底産品的測評,測評中我反饋兩款粉底液都有濃郁的酒精味兒。但在評論中有的姑娘說确實酒精味兒濃郁,有的卻說沒有酒精味,且懷疑我是否買到假貨?
而我個人來說,本身屬于對氣味兒比較敏感那一類。如果能在專櫃提前試用并知道粉底有濃重的酒精味,大概率應該是不會購買的。
經常看到很多敏感肌強調自己皮膚敏感不能使用含有香料的産品。但你卻不知道沒有香味并不代表沒有香料添加。可能是使用了掩蓋原料味道的調香做出來的無香味或者近似原料香味的産品。
其實香料并沒有那麼恐怖。雖然香料确實分子小,容易穿透角質層進入皮膚造成皮膚敏感等問題。但如果選擇大品牌大工廠生産的産品其實不必擔心。
總之,無論怎麼樣香味都是大家限購護膚品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也是各品牌花費心思研究的重點。
二【膚感】之吸收;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吸收”這個詞常出現在水、精華、乳液等含水量比較高的産品中。但從皮膚的生理結構和功能上來說:皮膚最重要的功能是屏障和保護。也就是盡可能的阻止外來物質進入皮膚内部。那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吸收是什麼呢?
剛才說過,吸收通常表現在水分含量較高的産品中。常識告訴我們:水分接觸空氣後會蒸發。而護膚品不論是精華、乳液還是化妝水接觸皮膚後經過拍打等手法都是在幫助産品中的水分蒸發。
有人說:乳液保濕力不足所以我塗抹兩層。其實塗兩層也沒什麼用,大量的水分還是被蒸發掉了。為何不直接換成面霜呢?
因此,所謂的吸收不過是護膚品中水分的蒸發,而拍打等手法隻是幫助水分蒸發的手段而不是促進皮膚吸收。
三【膚感】之搓泥;
搓泥有可能是産品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是産品和其他物質搭配引起的搓泥。常見導緻搓泥餓原因一般是産品中含有金屬陽離子成分(如矽等)或者含有高分子的增稠劑(如卡波姆)。
細化到産品中一般金屬陽離子通常出現在精華、防曬霜産品中,而高分子的增稠劑一般出現在質地濃稠的化妝水或者面膜中。因此,搓泥其實和産品的搭配使用和使用方法有很大關系。
護膚過程中減少搓泥的方法:
1⃣️精簡護膚流程。很多姑娘喜歡同時使用多款精華,又同時疊加乳液和面霜這樣的多産品反複疊加出現搓泥的幾率是很高的。
2⃣️産品中間留有一定時間間隔。防曬和保濕産品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隔時間。确保護膚品完全幹燥,避免成膜後的搓泥。
3⃣️調整 産品使用手法。不論是護膚品還是底妝盡量采用按壓的形式也能緩解搓泥。
因此,不要因為搓泥就把一個産品一棒子打死。試着調整下産品用法或者用量也許就能解決。
關于【膚感】的誤區;
大多數人是直接根據産品使用的膚感來判斷是否要購買一款産品。我們誤以為産品膚感就是護膚品帶給皮膚的實際效果。但試問哪一款産品能帶給皮膚即刻的改善呢?
因此,不論是什麼産品我們應該明白:産品的膚感隻是你的主觀感受,是品牌方想傳遞給你的促進你購買消費的營銷點。膚感與産品使用功效并不是一回事。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試用産品時覺得産品很有效,反而使用一個月兩個月以後卻吐槽産品無效。正是因為大家錯誤的把膚感當作産品功效。
但實際上:膚感和産品功效之間并不能劃等号。
如何權衡【膚感】與【功效】?
功效和膚感就像天平的兩端,永遠在向兩側傾斜。
經常有姑娘私信問我爆痘敏感怎麼辦?我告訴停掉其他護膚品隻用一款滋潤的面霜。她回答我面霜太厚重不透氣,不敷面膜幹的受不了。你看?不論是選擇功效還是膚感都是個人選擇,别人不能替你做決定。
再舉個例子:了解成分的都知道維A酸是個猛藥,抗皺、祛痘功效強,但刺激性也大。我們不能為了産品的強大功效而不過可能引發的各種皮膚不适而盲目使用。
另外:也不能為了膚感的清爽、舒适而隻用含水量很足的産品。畢竟這樣的産品隻能給你感官上的舒适卻不能帶給皮膚需要的舒适。
因此,【膚感】和【功效】永遠不可能二選一。隻能是在個人接受的範圍内選擇一定香味、一定滋潤度的産品。也正是因此才會有這樣玲琅滿目的産品。
OK,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總結如下:
1、産品使用【膚感】隻是個人對産品香味、塗抹等主觀感受,每個人都會不同;
2、每個人對産品使用的【膚感】和所處環境、近期皮膚狀況以及個人對産品期望都相關。
3、【膚感】不等同于功效;
4、護膚品的選擇其實是在【膚感】和【功效】之間做權衡。想要選擇适合自己的産品要理性的看待【膚感】和【功效】。
——END——
我是認真聊護膚的Miya,希望我的内容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跟我一起理性護膚~
#美妝愛用##夏日女神關愛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