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裡,減肥,已經成為了一個永恒的話題,尤其是到了“不瘦就死”的夏天。而熱量,則是一個永恒中的永恒的話題。
——卡啊焦的,到底是什麼鬼?
——運動軟件上的能量消耗數值很抽象好嗎?
——到底要吃多少、運動多久才能不長胖?
——食品包裝袋後面的熱量數字高得很可怕好嗎?
……
許多人應該都有過以上這些困擾吧~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安利一下熱量&減肥的那些事!
熱量的單位
熱量的單位總讓人有一種雲裡霧裡、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覺,其實,我們常見的千卡、大卡、卡、千焦、焦耳都是熱量的單位。
通常情況下,食品的熱量标注會用焦或千焦來作為單位:
1000焦耳(J)=1千焦(kJ)
許多運動熱量消耗則會用卡和大卡來作單位,大卡和千卡其實是一回事:
1000卡(cal)=1千卡\大卡(kcal)
而cal和J之間也是存在着等式關系的,利用以下等式,我們就能夠比較簡單直接地進行熱量之間的換算了,從而更好地了解熱量攝入和消耗之間的關系:
1千卡(kcal)=4.184千焦(kJ)
1千焦(kJ)=0.239千卡(kcal)
1卡(cal)=4.184焦(J)
1焦(J)=0.239卡(cal)
熱量的吸收
食物是人體熱量、動能的主要來源,但是,食物中的熱量在食物消化、轉換、排洩過程中都會有所損失,不會被人體完全吸收利用。通常,混合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約為97%~98%,脂肪約為95%,蛋白質約為92%。
可見,食物總熱量×吸收率=熱量攝入量;即:熱量吸收總量≈食物熱量總攝入×95%。
下面是一些常見食物的總熱量,可以幫助大家更加直觀地評定自己的熱量攝入值:
1碗米飯(200g):232kcal
1個面包(60g):188kcal
1根火腿腸(70g):148kcal
1個炸雞腿(120g):313kcal
1塊巧克力(12g):70kcal
1塊蛋糕(80g):278kcal
1杯DQ(300g标準杯):611kcal
1盤魚香肉絲(350g):540kcal
熱量的消耗
熱量被吸收進入人體後,通常會被用于維持人體正常的代謝、生命活動以及日常運動活動,其中:用于人體基礎代謝的熱量高達總熱量的65%,其餘各有10%用于維持人體消化系統運作、25%為身體運動供能。
一般,調整作息、改善生活習慣、平衡膳食、合理運動等都可以幫助改善體質,從而有效提高基礎代謝率,增加人體在靜息狀态下的熱量消耗。
适量地食用高纖維類食品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消化系統的熱量消耗。
而進行合理的運動,則可以很直觀地增大熱量總消耗。
常規的運動耗能如下:
快走:555kcal/(60kg·h)
慢跑:655kcal/(60kg·h)
快跑:700kcal/(60kg·h)
跳繩:448kcal/(60kg·h)
有氧運動:350kcal/(60kg·h)
平闆支撐:225kcal/(60kg·h)
熱量和減肥
減肥這個問題,單是說起來的話很簡單,隻需要保證熱量總吸收<熱量總消耗就可以了。
因為當熱量攝入不能完全滿足總能量消耗時,身體裡儲存的脂肪就會分解代謝、轉化為能量提供身體活動,最終實現減脂、減肥的目的。
而如果人體長期處于熱量攝入過盛、消耗不足的狀态,多餘的熱量不僅會轉化為脂肪囤積體内,轉化不及的熱量在進入其他器官組織後,還有可能誘發高血糖血脂、糖尿病、動脈硬化、脂肪肝等并發症,破壞人體健康。
當然,一味地節食減少攝入也是不科學的,為了維持人體健康,建議每人每天攝入的食物總熱量在1500~2200kcal左右即可。
還有一些研究有提到:1kg(體重)≈7000kcal
這個數據看上去很誘人沒錯,但是,減肥講究循序漸進,不能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也别想一瞬間變成一個瘦子,所以運動量的适度很重要,一般建議每天通過運動消耗的熱量控制在500~800kcal左右即可。
最後,小編想說:想要減肥的朋友們,在控制飲食、加強鍛煉的同時,不妨多關注一下熱量吧~!
作者:韋家小寶|轉載前請與跑步聖經聯系[runningbibl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