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意外,市場降息了。
8月22日,央行将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從3.7%下降至3.65%;将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從4.45%下降至4.3%。
也即一年期LPR降息5個基點,5年期LPR降息15個基點。
來源:中國貨币網
這次降息,一個情理之中,兩個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的是降息本身的行為。因為早在8月15日,LPR的錨,也即一年期MLF政策利率降息了10個基點。
既然錨降息了,那LPR必然降息,大體便是如此。
兩個意料之外在于,一年期MLF政策利率降了10個基點,市場預測LPR也會降息10個基點,但:
1、一年期LPR隻降息了5個基點。
2、五年期LPR卻降息了15個基點。
這是罕見的不對稱降息。關鍵的三個問題來了:
第一,何以又要降息?
第二,為何會出現不對稱降息?
第三,降息會帶來什麼影響?
下面便來一一解答。
02 | 為何會又要降息利率是貨币的價格,降息便是降低貨币的價格,以推動市場貸款意願,推動貸款投資,推動消費,拉升GDP。
上半年,受國際複雜環境與國内多點散發的疫情影響,我們的消費、投資都承受着較大壓力。
上半年的消費,在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3月、4月、5月都是負增長,6月份回歸正增長,但六七月份的增速仍在低位。
來源:國家統計局
固定投資方面,增速一路下行,7月份隻有5.7%。
來源:國家統計局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進出口,目前隻有進出口表現不錯,前兩者都失速。
最終增加了經濟增長,才有了二季度GDP隻增長了0.4%,整個上半年增速隻有2.5%的局面。以此想要完成全年既定的5.5%的目标,難度系數非常高。
最關鍵的是,在GDP增速放緩之下,我們的失業率不斷創新高。
為了緩解這些壓力,上半年已經進行了兩次降息,市場上的貨币供應量非常富裕。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廣義貨币(M2)餘額257.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3.7個百分點。
廣義貨币M2,是貨币供應量。其增速,普遍認為是印鈔速度。這個速度4月份就重回兩位數。
從供應角度來看,市場不缺供應。
但是從需求角度來看,市場對貸款的需求卻疲軟。
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7月份社融增速10.7%,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新增社融規模746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3191億元,創近六年新低。
社融是實體經濟對資金需求的直接反映。
廣義貨币創新高,社融創新低,他們之間的差值,便是貨币供應與需求之間的差距。
簡單來說就是,市場上的水很充足,但沒有多少人來接水。
所以,才有了又一次降息,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推動市場的貸款意願,讓更多的人來接水。
03 | 為何會出現不對稱降息一年期LPR降息5個基點,五年期LPR降息15個基點。兩者降息力度懸殊。
要了解原因,還需要兩種利率差别,一年期主要針對實體經濟,五年期主要針對房地産。
政策利率降息10個基點,一年期利率卻隻降息5個基點,原因在于通脹約束。
7月份,我們的通脹率CPI已經達到了2.7%,創下年内新高,畢竟3%的目标線。
來源:國家統計局
央行的責任在于維護通脹率和金融穩定性。
按照通脹率來看,我們有較強烈的降息需求,但奈何我們的經濟壓力比較大,所以在保通脹與保經濟的選擇上,管理層的天平向保經濟傾斜。
畢竟保經濟,才能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
但又不能降得太猛,降太猛會加大通脹壓力,加大貨币貶值壓力。
有人說,貨币貶值不是有利于出口嗎?對,但貨币貶值卻不利于進口。通脹太過,進口價格上漲,國内物價上漲壓力會更大。
而五年期LPR超預期降息15個基點,主要是因為當下的房地産市場太冷了。
原本在五六月份建立起來的成交量微弱複蘇力量,在6月底至今的樓市風波之下,戛然而止。7月份,樓市再次轉跌。
銷售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7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7817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7.1%。商品房銷售額75763億元,下降28.8%,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1.4%。
來源:國家統計局
房價方面,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房下跌城市40個,較之前增加了2個;二手房環比下跌城市51個,較之前增加了3個。
房貸方面,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二季度新增個人住房貸款僅200億,新增人民币房地産貸款-1105億元。
這說明,幾乎沒有什麼人貸款買房了,另外還有一大批人提前還貸,導緻還貸的比貸款的還多,這才有了房貸餘額成負數的現象發生。
同時,央行披露的7月份數據顯示,7月住戶貸款增量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2842億元,無論是與購房相關的中長期貸款,還是與消費相關的短期貸款都相對偏弱。其中,住戶短期貸款增量同比減少354億元,住戶中長期貸款增量同比減少2488億元。
沒多少人貸款買房了。
當下的樓市,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成交量繼續探底、房價繼續探底、購房貸款繼續探底。
在這種背景下,降息是必然的。
04 | 降息的影響降息,降低了貨币價格,貸款成本下降,理論上當然利好股市、樓市。
在利好之下,今天股市的表現已經說明了一切。
但對于樓市,理論利好還是難以轉化為實際利好。
理論上,的确是利好,5年期LPR降至4.3%,按照此前央行的說法,允許地方政府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20個基點。
也即現在所有城市的首套房房貸利率,最低可以做到4.1%。
以商貸額度100萬元、貸款30年、等額本息還款方式計算,此次LPR下降15個基點,月供減少88.48元,累積30年月供減少3.18萬元。
房貸利率沉浮,本來就是市場調節購房需求的主要方法。利息減少,理論上會推動需求成交。
但當下的大環境之下,阻礙大家購房的不是貸款利率,也不是限購門檻,也是幹癟的口袋,不明朗的預期,不确定的收入與工作,以及如鲠在喉的問題樓盤。
這些主要影響因素不改變,無論是放開限購還是降息,都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本号認為,在降息之下,在中心城市有購房需求,且對未來收入确定性高的人群,可以選擇出手。
如果對未來比較迷茫,可以繼續觀望。畢竟當下的樓市正在發生三大改變:
第一,預期改變。永漲不跌的神話落幕,很多人對樓市的預期發生了改變。
第二,不确定性加劇。國家局勢複雜嚴峻、國内疫情散發,加大了我們經濟的不确定性,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就業、收入和工作不确定性也在加大。
最終導緻,存款的人越來越多,消費的人越來越少,更别說貸款消費。
第三,房地産市場目前仍在出清,盡管有保交樓明令,但出清仍會延續,買房的風險依舊在。
有此三變,降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而且,在難以達到複蘇樓市的基礎上,還會引發更強烈的提前還款需求。
目前,提前還貸潮正在上演,其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中産階層對收入和工作不确定性的擔憂,提前還款,避免未來房子成為法拍房。
另一方面則是存量貸款利率始終沒有下調,之前很多人房貸利率在5.5%,有的甚至在6%以上,而現在的房貸利率不斷下降,很多人選擇提前還款,轉向利率更低的抵押貸。
如今新的購房利率最低可以做到4.1%,這更會提升部分中産階層的提前還貸需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