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詩詞十首最美小暑詩詞

詩詞十首最美小暑詩詞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7-23 07:08:54

提到夏至美食,在很多地方,面是不可少的。“冬至餃子夏至面”,“面”與“綿”諧音,吃面或意寓福澤綿長。但除了吃面,古代人夏至還吃什麼呢?

詩詞十首最美小暑詩詞(白居易一首冷門詩)1

夏至面

白居易一首冷門詩可以給我們提供一點思路。在《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一詩中,白居易暴露出了“吃貨”本質,他落筆便寫:憶在蘇州日,常谙夏至筵。他懷念起自己在蘇州的時光,曾經所熟悉的夏至筵席。

在其很有名的《憶江南三首》裡,白居易寫懷念江南最能夠勾起回憶的是杭州,其次是吳宮(蘇州),而蘇州記憶裡,他并未提及美食,隻寫難忘的美酒與美人——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複相逢!

而在這首詩裡,白居易補上了蘇州的夏至美食,如此,便全了蘇州記憶“三美”了。他這兩句寫美食的詩句,讀了令人唇齒生香,隻想說兩個字:想吃。這兩句詩是: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詩詞十首最美小暑詩詞(白居易一首冷門詩)2

竹筒飯

這是兩道什麼菜?

後者是脆嫩鮮香的烤子鵝。雖然蘇州的烤子鵝沒有嘗試過,但烤鵝如今還是比較普遍的,而夏至吃鵝也有說法。中醫認為鵝肉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的功效,有的地方也有“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說法。

前者,則是用嫩竹子裝米密封烤熟而成的“筒粽”。

我們如今的粽子,多用新鮮蘆葦葉包成,在端午節食用。成書于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其卷九引《風土記》注記錄了古代粽子的做法及食用時間:“用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菰”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茭白,用它的葉子裹上黍米,稱“角黍”,端午、夏至均食用。

出現在白居易蘇州回憶裡的是筒粽,泛着嫩竹的清香。妙的是,筆者在距蘇州千裡之外的四川,偏僻小山村裡也久久流傳着一道美食:以嫩竹筒裝上新米,豌豆,鮮肉,密封,放在火上烤熟,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竹筒飯”。

竹子的清香,米的清香,肉香,在火烤之後融合,揭開竹蓋……來不及等到家拿筷子,小夥伴們迫不及待地用随意削成的竹片吃起來。直至如今,仍常常懷念當年竹林間那竹筒飯的滋味。

詩詞十首最美小暑詩詞(白居易一首冷門詩)3

竹筒飯

誰曾想,多年以後,在某個夏至日,在白居易的一首詩裡,居然可以讀到,跨越那麼久且遠的時空,同樣的美食,同樣的懷念。這種感覺,真的奇妙。

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東西,回溯到千百年前,可以從我們各朝各代的先人們那裡找到源流。所以,盡管我們如今擡頭所望見的不再是古時的那同一輪明月,我們的認知,有從古至今代代流傳的下來的,我們所食所住所用,有的曾出現在古人的周圍,它們帶着古代的印記,依然活躍至今——我們有一樣的傳承。

附白居易夏至全詩——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唐)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台榭,吳風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