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作為發病率增長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其在總體癌症發病中已位居第八,且我國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38.3%,嚴重威脅着人類的健康。但幸運的是,淋巴瘤也是“少數可以治愈的惡性腫瘤之一”,這也為廣大患者重新點燃了希望之光。本期節目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正确認識淋巴瘤。
上線大醫生:劉庭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
主任醫師 博士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今日探讨:如何正确認識淋巴瘤
淋巴瘤,俗稱「淋巴癌」,是一類淋巴細胞的惡性腫瘤,是因為淋巴細胞發生異變,出現不受控制的增殖,并且聚集到身體的不同部位(特别是淋巴結),而導緻的疾病。
為什麼會得淋巴瘤?
引起淋巴瘤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專家們普遍認為與以下這些因素有關:
(1)病毒感染
(2)細菌感染
(3)放射線以及化學物質的污染
淋巴瘤有哪些症狀?由于淋巴組織遍布全身,發生惡變的細胞來源不一,首發病變部位不一,個人免疫力也有差異等諸多原因,造成淋巴瘤的表現變化多端,很不一緻。
少數患者以不明原因的持續或周期性發熱為主要表現,伴有全身疲乏無力、盜汗、消瘦等症狀。
不是。有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淋巴結腫大,發現淋巴結腫大并不一定說明是患了淋巴瘤,其中僅有極少一部分是由于患淋巴瘤而引起的淋巴結腫大。
當發現有淋巴結腫大時,應及時到有關醫療單位就診以盡快明确診斷。
淋巴瘤如何診斷?醫生診斷淋巴瘤,需要依據詳盡的病史和全面的體檢,并進行有關的輔助檢查,但是最後确診有賴于病理組織學的檢查。
影像學檢查是給淋巴瘤定位,病理學檢查是給淋巴瘤定性,兩者結合才能進行正确診斷,并使制定的治療方案更為合理。
盡管淋巴瘤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但是患了淋巴瘤并不等于被宣判了「死刑」。
臨床上新的診斷技術的應用已使淋巴瘤可以早期診斷而得到及時治療。新的治療方法,如改進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生物療法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應用,使淋巴瘤病人生存期已有明顯延長,相當一部分病人已能得到根治。
大 醫 生 介 紹
劉 庭 波
主任醫師、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工作,任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血液科淋巴瘤亞專科臨床與研究,負責臨床、科研、教學工作。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勝任内科系統常見病及部分疑難疾病的診療工作和急危重病人的搶救處理。參加醫學臨床與基礎教學工作,承擔福建醫科大學醫學系臨床内科血液病專業教學及血液檢驗教學工作,對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認真負責,治學嚴謹,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強。主要研究方向是惡性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淋巴瘤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工作,已先後負責完成多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福建省衛生廳課題研究,在專業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50餘篇。參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省級科技項目研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