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是家常食品之一,作為農村家庭主婦和城裡的寶(爸)媽,蒸饅頭他們很有經驗。隻是在家裡蒸出的饅頭總沒有外面賣的蓬松,“個頭大”。同樣的面粉效果怎麼會不一樣?其實,這就是蒸饅頭的一個技巧,即醒胚。
△醒發前的饅頭胚子
“第二次發酵”是什麼意思?醒胚即“第二次發酵”。也就是說,當揉好的饅頭胚子,并不是直接上鍋開蒸,而是在蒸鍋上逐籠屜預熱,然後疊加起來,靜置一定的時間。一般來說,夏季20分鐘左右,冬季至少40分種,春秋季30分鐘以上。
到達了這些特定的時間,會發現饅頭胚“個頭”大了,用手輕輕拍一下,富有彈性,接着上鍋開蒸。
△二次發酵(醒發後)的饅頭胚
第二次發酵和第一次發酵有區别第一次發酵,是發面的過程。即将發酵物,如老面、酵母用溫水浸泡約5分鐘以上。在适宜的發面環境下,基本固定的時間内,面粉的蛋白質吸水膨脹形成面筋。經過和面的操作,面筋會相互粘連,并在面團中以細緻均勻的網絡狀吸收着松散的澱粉,最終使面團體積增大至原來兩倍左右,即發面。
“第二次發酵”是讓成型的胚子在适宜的溫度下,蛋白質充分吸水溶化,使胚子結構更加優化,有彈性和筋力,使胚子體積增大。
如果胚子做好後即刻上鍋開蒸,由于胚子迅速受熱,不能釋放出胚子中的二氧化碳,蒸出的饅頭發硬,“個頭”小,有的時候還會出現死面饅頭。通過“二次發酵”會很好改變了這一狀況的出現,它也是蒸制饅頭、花卷、包子等食品必須經過的一道工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