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流感未消停,冷空氣一波來一波走,忽冷忽熱,多有寶寶發燒生病,也多有家長生怕寶寶發燒生病。
但寶寶到底是不是發燒,做家長的真的會測量嗎?
你确定你的測量方法正确?水銀溫度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誰是最理想的測量工具?隻要溫度計顯示超過37℃就是發燒?
關于發燒測量,很多人理所當然其實都是誤區。
今天的育兒大課堂,我們請來了深圳兒科醫師協會會長李永柏主任,為我們指導完成一期動畫科普視頻,視頻詳細介紹了孩子發燒的正确測量方法。
點開視頻,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
健康寶寶的體溫會随着晝夜、環境溫度、性别、年齡、情緒、進食等因素波動,因此不同寶寶的基礎體溫、1天之内的基礎體溫,都會有所不同。
家長要判斷寶寶是否發熱,有以下幾個要點:
1
體溫升高超出正常體溫波動上限
這個正常體溫波動範圍,不同部位的正常體溫波動不同:
(1)直腸測溫的正常範圍是34.4~37.8℃
(2)口腔測溫的正常範圍是36.0~37.6℃
(3)耳道測溫的正常範圍是35.6~37.4℃
(4)前額測溫的正常範圍是36.1~37.3℃
(5)腋下測溫的正常範圍是35.5~37.0℃
(6)中心溫度的正常範圍是36.8~37.9℃
2
一般情況下,要持續觀察24小時,多次測量體溫超出正常體溫上限才是發熱
即是說,如果測量一兩次,發現超出正常體溫上限還不能算是發熱,要持續觀察24小時,多次測量均超過才算。
對有經驗的兒科醫生而言,寶寶的體溫變化和趨勢遠比單個時點測得的實際值更加重要,一次體溫測量的絕對值高低沒有太大意義,家長不必一測量就驚慌失措。
3
如果體溫遠遠超過正常體溫上限,不需要持續觀察24小時,也不需要多次測量
遠遠超過指高熱,一般39℃以上就算,哪怕隻測量過1、2次39℃以上,持續幾個小時,也可以确定為發熱。
4
醫學上,為了臨床實際方便,通常把肛溫≥38℃或腋溫≥37.5℃兩個标準定義為發熱
同上,注意區分不同測量部位标準不同,注意多次測量、持續觀察。
5
耳道、腋下是小嬰兒較為理想的測量部位
肛溫最接近中心溫度,但小寶寶會不舒服;前額測量最簡單,但易受外界環境溫度、出汗、散熱等因素影響,都不推薦。
圖源 | 圖蟲創意
了解這些知識,準确測量、記錄下寶寶的溫度變化,需要就醫時給醫生看,就醫效率更高,診斷更準确,家長不用手忙腳亂,寶寶也好得更快。
更多育兒科普内容,歡迎關注「兒科主任集團」,也歡迎轉發出去,讓更多家庭受益。
育兒科普,惠及萬家。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