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什麼值得買平台請關注本賬号獲取更多好文,作者:八七八七
說到建盞,很多人覺得建盞都是騙人的,不懂的人會覺得,就這麼個東西要幾百幾千甚至上萬的,是坑人。再者還有些人聽到建盞會一臉蒙圈,不知道那是啥,往往都要解釋一番,我身邊好些朋友便是這樣。其實一開始我也差不多是這種情況,直到一次偶然看了建盞釉面的放大圖,發現是真的好看,于是開始入坑了這次就來聊聊建盞的二三事,隻是說一說我所了解的,入坑也不久,所以要有什麼不對的,還請多多指點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展示、曆史及建盞二三事、器型、釉面
展示
先随意分享兩隻盞,建盞實在太不好拍了,反光有點嚴重,将就着看吧
這隻是裴春元的彩金盞,據說是彩金第一人
可以看到彩金這個釉面是五顔六色的,這個立體感比較強,手可以摸出來,但我沒拍出來
為此我還特意去借用了放大鏡,不太會用,再次将就着看吧
就是這東西
可以看到晶體是略微帶有銀的,藝術感太強了
這隻李左文的兔毫盞,據說建陽柴燒第一,但我這隻其實算殘次品了,底座有瑕疵,但也沒啥影響,畢竟建盞這棟小瑕疵肯定是會存在的
放大了看建盞内部,真的很有宇宙洪荒的感覺。
看這個放大圖,也是能清楚看到晶體帶銀,一條條的狼圖騰似的
曆史及建盞二三事
建盞之所以叫建盞,是因其産于當時的建州建窯,也就是現在的南平建陽,建盞始于唐末,盛行于兩宋,最權威的莫過于宋徽宗對其的稱贊。還有就是後來流傳去了當時的瀛洲,在那成為政權顯擺的一種方式,漸漸的成為了國寶。宋朝理學的興起,也用于滿足了皇權融入士大夫境界的精神需求,但在我國到了元朝由于蒙藏地區是奉藏傳佛教為國教,用以沖淡理學發展,以至于建盞漸漸衰弱,後來直接失傳,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才開始複燒。2011年建窯建盞燒制技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這幾年也越來越被大衆知道了。
而會有人質疑建盞是騙局,有一部分來自賣家,建陽賣建盞的大大小小加起來得有個幾千家吧,渾水摸魚的自然有不少,久而久之也就傳的不那麼好聽。建盞本身曆史也是有迹可,就像白瓷青瓷一樣,屬黑瓷系,所以真的不是騙局。
建盞之所以為建陽特産,是因建盞的一大特點,鐵胎鐵胎當然是鐵了,建陽水吉的紅土含鐵量為8%左右,是别的地方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買建盞,看産地,選商家,有長期買賣關系的一般不會坑。
其次是買建盞圈較為知名的師傅的作品,例如孫建興、許家有、李達、裴春元、卓立旗、李細妹等等等等,大師作品一般底部有落款,這個落款也可以去對比下,名氣大的仿品也多,還會有收藏證之類的,這類的一般都是手工制作,所以貴也是正常的,像孫建興這種大師的作品,随随便便幾萬一隻都不奇怪的,反正我買不起
然後第三種方式,像第二種呢也就是大師作品往往都比較貴,這種就相對好一些了,就是押窯,類似于賭運氣了,一般都是有些名氣的師傅,像淘寶衆籌、京東衆籌、東家、網易衆籌都有押窯模式,就是以較低的價格去賭,每個素坯會有屬于個人的編号,運氣好的可以拿精品盞之類的,運氣不好的可能是個殘次品,但一般殘次品都會補償一個别的建盞。
大多數建盞,隻要不是明碼标價謝絕還價的,都是可以适當講價的,至于講價這塊,我不太會
當然了要是有熟悉的盞商,就當我沒說了
器型
再來說下器型吧,建盞的器型主要是四種,束口盞、斂口盞、撇口盞、敞口盞
束口盞、最明顯的是其盞沿下方有一條注水線,其注水線讓整個建盞看起來更家飽滿,也能防止外溢,可以說是最實用的一款器型。
斂口盞、是盞沿微微向内收斂,造型看起來比較豐滿,所以斂口盞的容量相對于同大小的其他盞是要大的多的。
撇口盞、是盞沿明顯向外撇,盞壁的為弧形的,四種器型中比較不實用的一種。
敞口盞、底座小,盞沿寬,盞壁為斜直狀态,造型較優美,但是茶湯容易溢出,很多面館的碗就類似于這種了。
除開以上四種外,其實還有一些,例如缽型盞、禅定杯之類的,好些看着都容易搞混,但主要還是以上述四種為主。
釉面
器型之後就要講釉面了,也是建盞的精華,
釉的起源是從草木灰開始的,後來有了石灰釉,這種黏性較強,容易厚挂,色調也較深沉,上釉後入窯燒制,為的是析晶。
析晶是在坯體複合一層天然礦物原料,經高溫煅燒等多重工藝而成。建盞鐵系結晶釉以鐵紅釉、華北油滴、建盞褐色兔毫、鹧鸪斑、曜變5種鐵系結晶釉為主。因析晶有各種組合,成就了建盞釉面的多樣性,就是所謂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釉色主要分為:烏金、兔毫、鹧鸪斑、雜色釉,還有個最難得的曜變盞,少之又少。
烏金釉指的是純黑釉,《大觀茶論》有記載“盞色貴青黑”
兔毫盞屬建盞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行家的,隐私脈紋像兔子的毫紋,得其名為兔毫
鹧鸪斑也叫油滴盞、因其白點猶如鹧鸪鳥羽翼,得其名鹧鸪斑、需在冷卻後進行析出、極難控制這種還原氣氛、故比兔毫盞要更難許多。
雜色釉就是這些之外的一些,例如茶抹釉這類的。
總之還是看個人喜好吧,我是沒有收集名人作品的習慣,主要還是看着喜不喜歡
所以說啊,建盞真的不是騙人的,好了,就分享這些吧,歡迎來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