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李白死後杜甫的反應

李白死後杜甫的反應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20 22:48:45

“其實死于牛酒,并不是不可能,不過不是‘饫死’或‘飽饫而死’,而是由于中毒。聶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當多,杜甫一次沒有吃完,時在暑天,冷藏的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24小時至28小時初生之毒最為激烈,使人神經麻痹,心髒惡化而死。”在《李白與杜甫》中,郭沫若先生這樣寫道。

李白死後杜甫的反應(詩聖杜甫或死于糖尿病并發症)1

(元代)趙孟頫《杜甫像》

在《舊唐書》《新唐書》中,記杜甫去世原因是:“永泰二年(766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時年五十九。”即“饫(yù)死”(饫即飽食,饫死即撐死)說,曆代質疑不絕,後人甚至僞托韓愈,寫詩提出疑問:

當時處處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飲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無飽死。

宋代鄒定也曾提出反對意見:“自是風霜侵病骨,非幹牛酒涴詩腸。”

郭沫若早年入日本福岡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3年獲學士學位。他曾開玩笑說:“魯迅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我學校的名氣比魯迅的那個學校大得多。”他以醫入史,他的解釋被學界贊為“最為通達”。

不過,杜甫此後又寫了《回棹》,表明已乘舟離開耒陽,另有《長沙送李十一街》等詩,顯非“一夕而卒”。杜甫的絕筆《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亦隻稱“風疾”(高血壓),未及飽饫。可見,“24小時至28小時”的解釋力不足。

揆諸史實,杜甫可能死于糖尿病并發症,元兇是“過量飲酒 熬夜”。

體瘦一樣會得糖尿病

李白死後杜甫的反應(詩聖杜甫或死于糖尿病并發症)2

(清)王時敏《杜甫詩意圖》冊

唐代詩人喜歡寫病,其中90%是描述自身病情。在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詩中,有140多首涉病。

據學者王思璀在《唐代知識階層筆下的醫學叙事》中統計,《全唐詩》中寫眼病最多,共37人91次;其後是糖尿病,共18人35次;再後是頭風(高血壓),共13人23次;再次是瘡瘍,12人17次,惟瘡瘍可能是糖尿病的并發症;耳病并列第四,12人17次;足疾(可能是痛風)第六,11人15次。

糖尿病、頭風、痛風等,多屬慢病,說明唐代人均壽命提升。

學者林萬笑認為,唐代人均壽命27歲(也有學者認為是29歲),比漢朝多5歲,但去除30%的出生死亡率,以及15%的未成年死亡率,唐代20歲以上的成年人壽命可觀:

《舊唐書》中記其壽命者510餘人,70歲以上者達208人。

唐代21個皇帝,包括橫死者,平均壽命46歲,比漢朝高18歲。

從墓志銘看,唐代已婚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壽命均為62.3歲。算上未婚者,女性平均壽命亦達56.8歲。

從現代統計看,40歲以上,每2.5人便有一人為糖尿病前期患者;50歲以上,44.8%的人血糖偏高,如體重超标,80%患糖尿病。李白、白居易、李商隐、陸龜蒙、盧綸、李德裕、馬周等均患有糖尿病。

奇怪的是,杜甫、孟浩然都因體瘦聞名,竟然都在40歲左右便得了糖尿病。

并非“少喝有益,多喝有害”

糖尿病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

一方面,唐代重科舉,讀書人為求仕進,“夜讀細書,月下看書,抄寫多年”。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讀書,間又課詩,不遑寝息矣。”常熬夜,所以唐代詩人多眼病。現代研究表明,夜班3年以上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20%,夜班超20年,則增60%。每日睡眠不足5小時與超7小時相比,糖尿病風險增加4.4倍。

另一方面,唐人好飲酒。

唐廷有良醞署,各州府均自釀酒,加上民間釀酒,史籍留名的酒達七八十種。晉代葛洪提出:“夫酒酸之近味,生病之毒物。無毫分之細益,有丘山之巨損。”指出酒沒任何好處,卻有丘山(即山 丘)般的大害。這與當代醫學家基于195個國家、長達16年的調研結果近似:任何劑量的酒精都有害健康,一周不攝入,健康風險才最小。

酒不是“少喝有益,多喝有害”,而是“少喝有害,多喝要命”。但唐代社會的遊牧文化色彩強烈,視飲酒為豪邁,白居易曾作《酒功贊》,稱:“麥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為酒,孕和産靈。”“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且飲。”

唐人飲米酒、清酒和黃酒(一般認為,蒸餾酒是元代才傳入中國的),度數低(最高不超26度),更易醉,且原料是糯米,糯米含糖量達74%,為提高酒質,唐人常磨去糯米表層,隻留内芯,進一步增加含糖量。

唐人喝酒不吃飯,僅以行酒令、投壺、牙牌等遊戲佐酒,更易緻病。

孫思邈虛晃一槍

李白死後杜甫的反應(詩聖杜甫或死于糖尿病并發症)3

(宋)黃庭堅《杜甫寄賀蘭铦詩》

唐代初期,便有詩人因“過量飲酒 熬夜”早夭,比如“初唐四傑”中的盧照鄰,他“年十餘歲,就曹憲、王義方授《蒼》《雅》(即《三蒼》和《爾雅》)及經史,博學善屬文。初授鄧王府典簽,王(即李元裕,李淵第十七子)甚愛重之,曾謂群官曰:此寡人相如也。”

“寡人相如”指司馬相如,漢武帝時的文壇領袖,是史籍所錄的、最早的患糖尿病者,可能盧照鄰此時已染病。

盧照鄰少年成名,有“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名句,讀書時應下過苦功夫。此外好飲,曾寫“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30歲剛出頭,盧照鄰便“染風疾去官,處太白山中,以服餌為事”,此處“風疾”指痛風。據學者姚海燕鈎沉,在方士指導下,盧照鄰吃了一段玄明膏(不知何物),病情暫時穩定。沒想到父親去世,他痛哭不已,服丹即嘔,緻病情加重,甚至“足攣”“手又廢”。

盧照鄰曾向孫思邈求醫,沒想到,孫思邈發表了一番“吾聞善言天者,必質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的長篇哲學評論,提出“心小膽大行方智圓”的治療原則,從盧照鄰後來自嘲“不學邯鄲步,兩足匍匐”“寸步千裡,咫尺山河”看,未得到有效治療。

無可奈何,盧照鄰在具茨山(今河南省中部禹州市、新鄭市、新密市三市交界處)下“買園數十畝,疏颍水周舍,複豫為墓,偃卧其中”,在此等死,因痛到等不下去的地步,“自沉颍水”。

孟浩然之死 飲酒是主因

孟浩然是另一位受害者,和杜甫一樣,他也是糖尿病患者。

孟浩然曾“苦學三十載,閉門江漢陰”,亦喜飲,至少寫過20多首酒詩,如“酒酣白日暮”“載酒訪幽人”“對酒不能罷”。據《孟浩然集序》作者王士源記,名臣韓朝宗曾想舉薦孟浩然,孟卻喝多了,約期不至,時人稱為“好樂忘名”。

孟浩然31歲時曾患大病,40歲、43歲、49歲時又三次病倒。最後一次在張九齡幕中,張九齡是一代名相,此時被貶到荊州大都督府當長史。剛入幕時,孟浩然曾寫“召南風更闡,丞相閣還開”等,表達感激之情,不久又寫“何意狂歌客,從公亦在旃”表示厭倦。

北魏張湛在《養生要集》中,記治糖尿病法:“服藥不可食諸滑物、果實、菜、油、面、生冷、醋。服藥不可多食生胡蒜、雜生菜、豬肉、魚臊脍。服藥有天門冬,忌鯉魚。蔥、桂不可合食。”

張九齡喜遊獵,孟浩然隻好作陪,但“順時行殺氣,飛刃争割鮮”不利于病情,不久,孟浩然出現“背疽”。患糖尿病10年以上,多生壞疽,一般在下肢(占92%),也有“背疽”的病例。

孟浩然辭官靜養近兩年,已漸痊愈,恰王昌齡遇赦(此前被貶到嶺南)北還,過襄陽拜訪孟浩然,“二人相得歡甚,浪情戲谑,食鮮疾動”,孟浩然猝死,壽僅51歲。傳說是吃了當地名魚槎(chá)頭鯿,這可能是後人附會,因孟浩然曾寫過:“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鯿。”

孟浩然應死于糖尿病并發症,飲酒才是主因。

杜甫家族基因差

杜甫自小多病,曾自述“是臣無負于少小多病,貧窮好學者已”。

杜甫的父親杜閑壽僅59歲,祖父杜審言僅63歲。遠祖杜畿也隻有61歲,杜畿之兒杜恕55歲,孫杜寬42歲,重孫杜預63歲,玄孫杜錫48歲,可見,家族無長壽基因。

少年時,杜甫的健康狀況改善,他寫詩說: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好酒,在詩中曾寫“寇盜狂歌外,形骸痛飲中”“朋來有醉泥”“縱酒欲謀良夜醉”等。55歲時,杜甫在《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中承認:“飄零仍百裡,消渴(古人稱糖尿病為消渴症,或長卿病,因司馬相如字長卿)已三年。”

一般認為,糖尿病分三階段,一是高危人群,二是糖尿病前期,三是糖尿病。從糖尿病前期到患病,6年的概率為65.8%,20年的概率為92.8%,可見杜甫在40多歲時已患病。這麼早,除飲酒外,還有一個原因:經常挨餓。

《新唐書》稱杜甫“性褊躁傲誕”“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舊唐書》也說:“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緻仕途受挫。32歲時,他在《贈李白》中寫道:

二年客東都,所曆厭機巧。

野人對腥羶,蔬食常不飽。

因饑餓,杜甫有時卧床10多天,中年時,因安史之亂,漂泊不定,“終日忍饑西複東”,一有機會便大吃大喝,可“多病久加飯”“加餐可扶老”,易導緻糖尿病。

杜甫悲劇需警惕

對于糖尿病,杜甫似乎未做有效治療,不僅繼續飲酒,還“茗飲蔗漿攜所有”,即喝甘蔗汁,所以病情發展極快。55歲時,杜甫已“消渴氣上沖,心中疼熱,饑不欲食,甚者則欲吐,下之不肯止”,且出現多種并發症。如視力下降、耳聾,即“眼複幾時暗,而從前月聾”;牙齒脫落,即“牙齒半落左耳聾”。58歲時,杜甫因糖尿病性腦卒中,竟“右臂偏枯半耳聾”。

杜甫生命的最後兩年還算安定,他在夔州居住一年零九個月,在夔州都督柏茂琳的照顧下,購40畝果園、10多畝菜園,還負責了100頃官田。據學者康震鈎沉,在此期間,杜甫共創作了450多首詩,占畢生所存的1/3。隻是在回長安、洛陽途中,遭遇叛亂,又遇南風,無法北上,杜甫全家被困在水上,饑餓多日,耒陽縣令聽說後,忙送來牛肉白酒。

杜甫患糖尿病後,“食乃兼倍于常”,不知者易誤為“飽饫”。此時正值冬季,而急性心腦血管病約50%發生在冬季,杜甫應是糖尿病性腦卒中複發而死。唐代36位著名詩人平均壽命是58歲,隻有賀知章活過了80歲(壽至85歲),杜甫還超過了平均值。

研究顯示,6.1%的東亞人有基因突變,而歐美國家不足2%,東亞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歐美人高1.7倍。隻是古人肉食僅占5%,發病較少。一旦改變飲食習慣,即使不算肥胖,也可能患病。如今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1.164億,居全球第一。杜甫等人的悲劇,應引起今人警惕。

(原标題:詩聖杜甫真是“撐死”的?)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蔡輝

流程編輯 :L02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