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娛樂圈的影視明星層出不窮,動不動就吹噓自己"演技超群"。
縱觀整個影視圈的發展,真正算得上"演技超群"的表演藝術家,李保田應該算一号人物。
李保田出演過《神醫喜來樂》《宰相劉羅鍋》等脍炙人口的劇集。華表獎、百花獎、金鷹獎的最佳男主角拿了個遍。
但他卻從來不上綜藝節目、不拍廣告,而且幾乎從不拍爛戲,對表演藝術要求極高。
這樣的藝術家身上卻是"戲霸""倔強""不近人情"這樣的标簽。
今天,藍藍就跟大家來聊聊這位"苛刻"的表演藝術家李保田。
1、 多災多難的青年生活,靠"命硬"活下來
1946年,李保田出生于江蘇徐州的幹部家庭,天生性格倔強。
李保田從小不是一個調皮的孩子,卻常常有些心不在焉,與當時其他的小孩格格不入,成為了校園中的異類,被老師同學排擠。
心中困悶的李保田最大的樂趣就是守在戲院看表演,羨慕台上演員的自由光鮮。
13歲左右李保田不想再上學,在父母"斷絕關系"的大罵中,跟着來徐州招生的江蘇省戲劇學院離家出走,不再跟家裡聯系。
可惜性格要強的李保田雖然成為了戲劇學院的一員,卻依舊無法融入學院,再次成為了異類。
練功的辛苦也超出他的想象,因為已經是青少年時期,韌帶不好。
練功甚至把大腿根練出雞蛋大的疙瘩,上樓都要扶着樓梯,沾床就睡,還尿床。
因此在學院中李保田更不受待見了。
更要命的是,碰上了3年特殊時期,20天就把一個月的糧票吃完,後面隻能吃豆乳兌水湊合填肚子。
由于高強度訓練和營養跟不上,每天身體都腫的厲害,去醫院都找不到血管紮針,差點餓死。
好不容易熬過那段時間,李保田又染上傷寒。
這個病早上跟沒事人一樣正常,但晚上就高燒不退,而且病情反複。
李保田因此多次生命垂危,被送進醫院。
李保田說看手相的人說他命硬,沒那麼容易死,或許因為如此,他才幾次從死神的手中逃脫。
身體上的打擊是其次,精神上的打擊更為緻命。
李保田師傅生病,師兄頂上師傅的位置,他自薦做師兄的角色。
第一次上台本來信心滿滿,結果一到台上像腳上踩着棉花,大腦一片真空,簡單的2句台詞一句也說不出來,徹底打擊了他的自信心。
消沉幾年之後,李保田終于遇到人生的第一個貴人:一個從北京來的下放幹部。
這位貴人保住了李保田在戲劇學院的位置,還推薦他看斯坦尼的作品,鼓勵他再次上台。
由此李保田重新樹立了對舞台的信心。
後來李保田考上了中戲導演系,終于有了很多上台的機會。
但是因為不會"搞關系",所以一直沒有把戶口問題解決,沒有正式編制工資,一度隻能靠吃泡面度日。
這時候電影《闖江湖》的導演邀請李保田出演,解決了李保田的吃飯問題,也讓他從此走上演藝之路。
2、 不滿作品注水,被13家公司聯合封殺
如果說《闖江湖》打開了李保田影視劇的大門,那麼《流浪漢與天鵝》是李保田走入影視劇的一個推進力。
李保田說在拍《流浪漢與天鵝》時,他感受到了藝術創作的樂趣。
為了演好這個流浪漢,李保田跟服裝師一起去找破舊的白吊帶,還自己去劃船20天把皮膚曬爆皮,隻為了更貼近人物長期在農村流浪的形象。
每一部戲,李保田都是用這樣嚴謹認真的态度去對待。但這樣的态度也讓他得罪不少人。
拍攝《欽差大人》時,因為不滿出品方将30集的作品"注水"到33集,李保田将出品方告上法庭,索賠190萬元,還勝訴了。
出品方作為投資方當然非常不滿,聯合了13家影視公司一起聯合抵制李保田,還污蔑他是"戲霸",在劇組中各種要特權、開高價。
這讓李保田沉寂了幾年,無戲可拍,但他并不太在乎。
看看現在影視劇動不動就注水10多集,真的覺得李保田的堅持十分可貴。
對于作品的品質的追求和吹毛求疵的苛刻,讓李保田從業50年幾乎沒有拍過"爛戲",全都是好作品。
可正因如此,跟他合作成名後的演員和導演,幾乎都不願意再跟他一起合作。好演員為了追求藝術被封殺,這是多麼讓人心疼的事情啊!
《宰相劉羅鍋》中李保田與張國立、王剛合作,成就了這部國民度極高的電視劇。
但後來三人再也沒有合作,李保田在訪談中直言,大家性格不合所以不再合作,沒有對錯和好壞之分。
這樣"不通人情"的李保田卻跟一位名導演3度合作,還說跟他合作特别舒服。這個導演就是張藝謀。
李保田和張藝謀合作了3部電影,《菊台》《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有話好好說》。
《菊台》還獲得戛納電影節的特别影片獎。
後來重新提及"戲霸"這一稱号,李保田說,他覺得這個稱号很好。既然浴室有"浴霸",方便面有"面霸",那他對戲的品質要求高,作品好,做"戲霸"有何不可?
李保田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對藝術事業有着極緻的追求。
每個時代都不缺乏有才華的人,但缺乏有追求的人。
現今影視行業亂象叢生,那麼多資源卻始終做不出能與10幾年前優質電視劇媲美的好劇,其實就是缺乏李保田這樣有極緻藝術追求的人。
3、 教育方式開放,兒子李彧子承父業
李保田妻子胡英在中央戲劇學院工作,後來李保田出名後奔波拍戲,妻子在後方照顧家庭。
兩人育有兒子李彧。
李保田心中一直有一個繪畫夢,所以想讓兒子學畫畫。可惜兒子不喜歡,一意孤行去學習表演,李保田也接受了。
甚至後來李彧畢業時投資第一部電影,想要借助父親的名氣,李保田并不喜歡那個劇本,但是為了兒子的事業,也去拍了。
後來李保田與李彧共同出演了《宰相劉羅鍋》,引領兒子走入演藝圈。這時候,李保田對兒子的演技并不滿意,認為兒子的演技是"撒狗血"。
直到後面4度與兒子合作《醜角爸爸》時,李保田才認可了兒子李彧的演技,說不必擔心兒子了。
李保田對這個兒子一直保持着"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心态,不去幹涉兒子李彧做的決定。
甚至連李彧結婚都沒去,因為那個時候剛好在拍戲,不能請假。
每次跟兒子打電話也就講3、5句話,聊聊近況就行。不過李保田對孫女倒很是寵愛,每次去兒子家都抱着孫女不撒手,覺得特别好玩。
退休之後李保田在家撿起了自己喜歡的繪畫和雕刻,每天學習,過着悠閑的退休時光。
晚年幸福也算是對這個藝術家最好的慰藉了。
結語:
李保田老師性格堅毅嚴謹,倔強堅持,這造就了他一生的坎坷,也造就了他一生的成功。
現在我們常常說要做"高情商"的人,總想着搞好人際關系好辦事。
但李保田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即使全組人不喜歡你,作品好所有的不好都變成好;如果最後作品不好,即使全組人都喜歡你,你也啥都不是。
與其舍本逐末搞好人際關系,不如先把該做的事情做到極緻。
當實力足夠強大的時候,總會有欣賞你的人,與你志同道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