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後的大一統時代是西晉,西晉的建立者是晉武帝司馬炎,然而晉朝的根基卻是由司馬懿打下的。司馬懿是魏國大臣,他誅殺曹魏大将軍曹爽之後,魏國的大權從此便落入了司馬氏之手。
曹爽是曹魏大将軍,他的父親曹真是曹操的養子。曹爽是典型的憑借出生成功上位的權貴,他本來沒有什麼才學,敗在司馬懿的手上這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曹爽雖然是個草包,但他代表着曹魏宗室。曹爽的死意味着曹魏的大權将落入外姓人之手,然而司馬懿在奪權之後卻并沒遇到過曹氏宗親們的反抗?難道這些曹氏宗親們心甘情願将大權拱手相讓于司馬懿?
其實司馬懿誅殺曹爽後,曹氏宗親們應該是敢怒不敢言。為何?因為這些曹氏宗親們并沒有力量和司馬懿對抗。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還要從曹丕這位建立魏國的開國君主說起。
奪嫡事件曹丕是曹操的長子,但曹操當上魏王之後卻久久沒有确立曹丕世子(世子,王侯的嗣子)的身份。這是因為當時對曹操的另一個兒子曹植才華橫溢深得曹操的喜愛,曹操于是在是立曹丕為世子還是立曹植為世子一事上猶豫不決。
曹操對待曹丕和曹植猶豫不決的态度,形成了以這兩兄弟為核心的兩大奪嫡集團的較量。當時曹植有楊修、丁儀等人輔佐,差點讓曹植成為了世子。後來曹植因為飲酒誤事,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而且當時賈诩也提醒曹操不要忘了劉表、袁紹的前車之鑒(這兩個人都是因為廢長立幼導緻同室操戈)。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曹操最終确立了曹丕為世子。
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脩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三國志 魏書 曹植傳》
曹丕對宗親的态度曹操死後,曹丕當上了魏王。上面我們提到曹操原本有立曹植為世子的想法,而且有幾次曹操差點就做了讓曹植當世子的決定。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曹丕能當上這個魏王也是有幾分僥幸的因素。
曹丕和曹植之間的競争,讓他變得對宗親不信任。他當上魏王之後,首先做的事就是整治自己的同胞兄弟。
曹植的黨羽骨幹主要是楊修,丁儀、丁廙兩兄弟。楊修在曹操活着的時候便被曹操殺害,曹丕當上魏王後又立即誅殺了丁儀、丁廙。在除去曹植的黨羽之後,曹丕便将曹植等諸侯王驅逐出了京城,讓他們去前去自己的封國。
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并其男口。植與諸侯并就國。《三國志 魏書 曹植傳》
除了曹植以外,曹丕對另一個兄弟曹彰也很忌憚。曹彰和曹植的命運一樣,在曹丕當上魏王之後也受到了猜忌。曹彰、曹植都被曹丕驅逐了權力的中心,流放到了諸侯國。有人肯定會說在諸侯王在諸侯國豈不是比在朝廷要逍遙自在?按常理來說是這樣,不過曹丕将兄弟們安排在諸侯國的目的卻不是為了讓他的兄弟們逍遙自在的。
我們以曹植為例就可以知道當時諸侯王們的待遇是什麼樣的了。當時曹丕為了防範自己的兄弟們,故意給他們配備無能之輩當下屬,而且諸侯王的屬兵都是老弱病殘之輩。曹植因為曾經得罪過曹丕,曹丕給他配備的人員甚至還減半。為了防止曹植在地方培養勢力,曹丕還多次更改曹植的封地。
時法制,待藩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又植以前過,事事複減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遂發疾薨,時年四十一。 《三國志 魏書 曹植傳》
曹丕對待藩王的态度,也影響了他的繼承人曹睿。在曹丕死後,曹植曾多次向魏明帝曹睿請求受到朝廷的重任。但曹睿這位叔叔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對曹植的要求無視而過。試想一下,連曹植、曹彰這樣的宗親都不被信任和待見,其他的曹氏宗親的待遇可想而知是什麼樣的了。
就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曹氏王公都深表同情地說道:“魏國的王公都是徒有虛名而無實權。”
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号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義廢。《三國志 魏書 武文世王公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