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髒作為人體内部最大的代謝器官,其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許多人對腎的了解,都是受到了中醫養生的影響,認為腎髒與性之間有密切關聯。
但事實上,腎起到的作用就是生成尿液,通過尿液代謝體内多餘的廢物,起到平衡水電解質、血壓的效果。
而腎髒之所以可以生成尿液,就是因為腎髒在24小時不間斷的過濾血液。當血液途徑腎小球時,血液中的水分、無機鹽、尿酸、尿素以及葡萄糖等物質,就會被過濾出來,并在腎小囊内形成原尿。
而腎小管又會将原尿中對人體有益處的物質再次重新吸收,剩下的物質就變成了尿液。接下來,尿液會随着輸尿管進入膀胱内。
當膀胱逐漸充盈之後,就會刺激神經系統,并将信号傳遞給大腦,最終尿液随着尿道排出體外。這也就是說,腎髒健康與否,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排尿量。
無論是原發或繼發性慢性腎病、腎衰竭、還是尿毒症,都會對全天的排尿量造成直接影響。也正因如此,觀察尿量就是患者自己判斷腎髒是否健康的最佳方式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一天排尿多少次才算是最健康的呢?
首先,一個人每天排尿量的多與少、排尿次數其實都不是完全固定的。因為尿液生成,直接關系到了體内水分的多與少。如果當天攝入水分過多、吃下大量含水的食物,排尿次數自然會增加,如果當天攝入水分過少、出汗量較多,尿量自然也會減少一些。
不過,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成年人每日排尿量其實就站在1000-2000ml左右,平均為1500ml左右。而成年人的尿比重數值在1.015~1.025之間,最大的變動範圍則是1.001~1.035。
如果換算成排尿頻率的話,成年人一天排尿大約是6-10次不等,最佳的排尿次數為6-8次,而在夜間的排尿次數則是在0-2次左右。
如果當天排尿次數超過了這一頻率,但是自己也沒有大量飲水,特别是夜間小便次數超過了3-5次上,持續幾天也沒有緩解,甚至是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睡眠,這就可能是腎病已經到來的信号。由于腎小管組織損傷,導緻原尿形成卻無法濃縮,排尿頻率因此增加。
而如果在正常進食和飲水的情況下,排尿量異常減少,比如24小時之内總尿量低于400ml,又或者是每小時尿量少于17ml,這就可能是腎髒疾病到來的信号,比如急性腎炎就是其中一種。
而如果是24小時内,患者的總尿量少于100ml,又或者是完全沒有尿液排出,這不單單是腎病到來的表現,更是腎衰竭發出的信号,患者需要高度警惕是否為尿毒症找上了自己。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全天小便次數增加,未必就絕對是腎髒疾病到來的信号,它也可能與泌尿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有關。
但是,無論小便次數增加或減少,都屬于典型的異常表現,患者應當提高警惕,并及時就醫進行篩查,以免錯過疾病的最佳診治時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