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東部,被稱為“草原明珠”的呼倫湖與純淨無暇的貝爾湖賦予了這片美麗的地方一個詩意的名字——呼倫貝爾。
如果你來呼倫貝爾草原玩,沒有品嘗當地的十二道特色美味,那麼真的就算白來了。
第一道:水煮南屯牛排
呼倫貝爾最出名的牛肉就是南屯(鄂溫克旗)牛肉。南屯牛排選用的是散養在鄂溫克草原上的蘇白牛牛肋條,肉質鮮嫩,高蛋白、低脂肪。采用清水炖煮,不添加任何佐料,最大程度保留了牛肉的鮮美和原滋原味,熟透軟韌後撈出沾野韭菜花醬食用。肥瘦相間的牛排,入口脂香四溢,細膩鮮嫩、味美多汁。
第二道:呼倫貝爾包山羊
呼倫貝爾包山羊的做法是源自新巴爾虎右旗,選用草原上散養兩歲左右的肥美山羊,宰殺時隻開一個小口,然後将内髒和羊骨小心取出來,并将剔骨後的羊肉用蔥、姜、鹽進行腌制,最後将燒紅的鵝卵石和腌制好的肉塊分層依次從小口處塞入羊腹中,并将刀口處用繩子紮緊,避免跑掉熱氣,随後用噴槍将外皮全身烤制成熟,成品的包山羊色澤金黃、皮焦酥脆。
第三道:香薰羊小腿
呼倫貝爾遼闊的大草原讓散養在這裡的羊群每天可以自由的奔跑。這就讓羊練就了凝脂細肉的小腿,羊小腿經過精心熏制後越嚼越香,筋道細膩,特別适宜下酒。于是香薰羊小腿便成為呼倫貝爾人的餐桌上一道特别受歡迎的美味。
第四道:呼倫貝爾羊血腸
呼倫貝爾人原始的飲食習慣,在一個個家庭和餐桌上的傳承着。羊血腸便是這樣一道原生态的美味。呼倫貝爾羊血腸使用新鮮幹淨的羊血,灌入清理好的羊腸内,進行水煮後,沾上配好的料汁,滿嘴生香,回味無窮。
第五道:醬香牛窩骨
呼倫貝爾的醬香牛窩骨選用肉質最活嫩且富含膠原蛋白的牛窩骨,使用冷水下鍋去血沫後撈出,然後用冰糖調色加生抽老抽調料燒開成醬湯,下入牛窩骨煮制3-4個小時,醬香濃郁,鮮鹹微辣,軟糯膠粘。
第六道:香煎呼倫湖白魚
呼倫貝爾河流有豐富的水産食材,呼倫湖特産的小白魚也叫“白條”,最大的就可以長到二、三兩,被譽為“魚中極品”,是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保護産品。這道菜是将小白魚用蔥、姜、料酒腌制後,油鍋小火煎制,煎至兩面金黃即可出鍋,肉質細嬾,味美。
第七道:炸秀麗白蝦
呼倫湖秀麗白蝦為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保護産品,這種蝦高蛋白、低脂肪。最簡單的的吃法就是用水煮,最特色的吃法則是幹炸。先将鮮蝦洗淨去除沙子後,焯水放涼,加入作料進行調味,拌入面粉放入油鍋炸到色澤金典即可。
第八道:素溜草原白蘑
呼倫貝爾大草原夏季氣候溫涼濕潤,光照時間長,給白蘑創造了非常适合的生長環境。白蘑菌肉肥厚,質地細嫩,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是傘菌中較為珍貴的品種,白蘑食法很多,可以溜炒、做湯、還可以涮火鍋。素溜草原白蘑,要将鮮白蘑焯水煮透後切片,在油鍋中放入蔥蒜爆香後,再放入白蘑片,最後進行勾芡即成。
第九道:肉末柳蒿芽
鮮柳蒿芽洗淨焯水,去其苦味,然後切成碎沫。将油倒入鍋中并放入蔥姜炒出香味,依次放入肉沫、柳蒿芽、土豆丁,再加入紅腰豆、雞湯、調味品進行炖制,最後盛入湯盆即可。
第十道:紅燒鹿肉
鹿肉肉性溫和,有補脾益氣、溫腎壯陽的功效,同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膽固醇低等特點,紅燒鹿肉是将鹿肉洗幹淨,切成塊後焯水,鍋放入油燒熱放入鹿肉炸制火紅色撈出,再另起一鍋,倒入油後放入蔥姜等炒香,再把炸好的鹿肉小火炖制熟爛,成品顏色紅潤、肉質軟嫩。
第十一道:布裡亞特包子
布裡亞特包子的最大特點是用肉丁做餡,主要用碎羊肉、羊下水、牛肉或馬肉切丁,再放入大蔥、洋蔥或草原上生長的野韭菜,燙面做皮。不用擀面杖擀皮,而是用手撕成面皮包餡,有着“面團裡的手扒肉”的美譽。布裡亞特包子用料實惠,餡鮮皮薄、不膻不膩非常美味。
第十二道:俄羅斯列巴
北方遊牧民族的母親河——額爾古納河旁有全國唯一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這裡的俄羅斯後裔至今依然用最傳統的發酵方式制作俄羅斯民族最獨特的美食“列巴”。随着生活水準的提升,列巴的各類也越來越豐富,黃油、稀奶油、果醬的不同比例和各類而産生了各式各樣口感的列巴。列巴小的1斤重,大的可達3斤重,酸甜可口,松軟香酥,乳香濃郁,儲存簡單,食用方便。
再去呼倫貝爾玩可不要忘記了品嘗這些美味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