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起在農村逐漸消失的美食,那可就多了,像小時候常吃的辣面糊、貼鍋餅、紅薯糖等等,如今都很難吃到了。
消失的東西,一定是有原因的,要麼制作太簡單,味道太一般,沒有傳承的必要;要麼是制作太複雜,不符合現代生活節奏,總之,一些老的事物淘汰,一些新的事物出現,無論是人,或者物,這都是社會發展的規律。
不過,今天在農村集市上,卻發現一種久違的鄉村美食,遠遠的,就聞到一股濃郁的香味兒,俗話說“聞香下馬,知味停車”,果不其然,在街道中間,有一個炸丸子的攤位,男老闆在緊鑼密鼓地炸丸子,女老闆忙碌着為顧客稱重。
丸子,絕對能稱得上是地道的農村美食,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喜歡炸丸子招待客人,或改善生活,小時候,農村物質還很匮乏,一年根本吃不了幾次大魚大肉,那時候當地農村種植棉花的比較多,也比較常吃用棉籽榨的棉籽油。
雖然吃不上大魚大肉,但用棉籽油炸丸子卻是可以做到的,用面粉、細粉、大蔥、鹽及五香粉混合攪拌成稠糊狀,即可下鍋炸制,炸出來的丸子外表金黃,裡面軟糯,那種香味兒吃一頓能回味倆月。
不僅如此,丸子湯還是當地農村大席上必備的一道菜,不過做丸子湯的大多是焦丸子,比較重油,但特别适合做湯。
在鄉村大席上,無論其它菜式如何變化,丸子湯永遠都是雷打不動的,從而也可以看出,丸子在農村人心目中的地位。
看到這裡,有朋友該有疑問了,不對呀,你所說的丸子,雖說是油炸食品,現在大家都少吃了,但正像你所說,如今農村人逢年過節或者擺酒席,丸子也都是必需品呀,怎麼說是逐漸消失的美食呢?
這不是丸子好吃嘛,一不小心這個關子就賣大了,今天咱們說的這種美味丸子,是丸子的“孿生兄弟”,叫綠豆丸子。
而眼前炸丸子的老闆,忙碌炸制的,正是咱們下面要說的綠豆丸子。
提起丸子,大家應該不陌生,但說起綠豆丸子,是不是就有些陌生了?沒錯,綠豆丸子是亳州當地特産,屬于地方美食,外地的朋友感覺陌生,貌似也不奇怪。
綠豆丸子,顧名思義,主料就是綠豆,至于輔料,豆芽、蔥姜及鹽和五香粉,僅此而已。
将綠豆和豆芽、蔥姜打成糊狀,和調料調拌均勻,即可下鍋炸制,炸出來的綠豆丸子,吃起來外酥裡糯,美味可口,雖屬于油炸食品,但綠豆的清熱解毒及降脂功效是破壞不了的。
綠豆丸子之所以逐漸消失,主要還是和它的口感有關,畢竟綠豆面粉吃起來和小麥面粉相比,口感還是差了一些,且咀嚼起來有顆粒感,和用小麥面粉炸制的丸子相比,多了一份特色,少了一些口感。
制作綠豆丸子的老闆叫盧敬昆,今年44歲,從事這個行業已有18年之久,據他介紹,綠豆丸子畢竟是傳統美食,平時也有銷路,但量不大,他平時炸得最多的還是焦丸子、麻葉子等。
但到年底,綠豆丸子還是有一定市場的,因為大家忙碌了一年,都要改善一下口味,特别是農村老年人,依然對綠豆丸子情有獨鐘,看到綠豆丸子,就仿佛看到一段美好回憶,因此,大家多少都要購買一些的,所以,每到年底,綠豆丸子都能火上一陣子。
與其說大家購買綠豆丸子,倒不如說購買的是一段對過往的回憶。
炸出來的綠豆丸子,除了直接吃外,最好吃的做法就是泡湯,回家煮一碗湯,放足油鹽醬醋及胡椒面,将綠豆丸子往裡一放,吃起來更加美味,綠豆丸子經熱湯浸泡後,就變得特别松軟,即便牙口不好的老人,也能吃得異常輕松。
如今在集市上賣10元一斤,大半天時間,也能賣100多斤,整體收益還可以,畢竟傳統的東西,多少還是有些市場的。
綠豆丸子,你吃過嗎?對于它的味道,你還記得起來嗎?在你們當地,又有哪些逐漸消失的美食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