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體有個神明?心,是身體的君王,掌管着全身氣血的運行心髒,就好比是太陽,太陽主宰着一切生命,心髒也是如此,主宰着咱們這個肉身心,是藏神的地方,修行也是從這裡開始,是連接内在神性的唯一通道養生先養心,修行先修心,不論是養肉身,還是修靈性,都是從心開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我的身體有個神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心,是身體的君王,掌管着全身氣血的運行。心髒,就好比是太陽,太陽主宰着一切生命,心髒也是如此,主宰着咱們這個肉身。心,是藏神的地方,修行也是從這裡開始,是連接内在神性的唯一通道。養生先養心,修行先修心,不論是養肉身,還是修靈性,都是從心開始。
心,實在太重要了。所以,我們有必要好好認識一下。
1
心髒,主宰着全身血脈。
從肉質層面看,心髒好比是一個泵,通過不斷的收縮擴張,提供動力推動血液往前走。心髒的動力足夠,能夠把血液推送出去,血液就正常。如果心髒動力不夠,就會出現心髒驟停,心率失常等症狀。
反過來,如果血液幹淨,血管通暢,心髒的負擔就會小一些,心髒功能相對正常。如果血液淤堵,血管狹窄,心髒的負擔就會加重,也會出現心髒病,比如說中老年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高血壓等等,本質上都是“心主血脈”的功能失常了。
要想遠離心血管疾病,要做到3件事:第一是保證心髒動力足夠;第二是血液幹淨;第三是血管通暢。這三者缺一不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血液是靠養護的,血管也是靠保養的,心髒更是靠養的,這3件事都是靠平時保養,保養好了就可以遠離心血管疾病。
心,通神明。
西方的神都在自身之外,宙斯是神,阿波羅是神。。。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知道,外面沒有神,神在自身之内,心就是藏神的地方。
什麼叫神?神,說不清道不明,沒辦法用語言說清楚,勉強來說,變化莫測的稱之為神。這個宇宙,有我們已經摸清了規律的東西,摸清了規律的,勉強稱之為“道”。既然有摸清了的,就一定有不能摸清的,完全不知道它如何變化的,把這部分稱之為“神”。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中華民族的确是最有智慧的,我們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看到宇宙的實質和真相。
比如說,我們腦袋裡時時刻刻都有念頭産生,這些念頭是如何産生的?它總得有個源頭,源頭就是從“心”出來的。心的念頭又是如何源源不斷産生的?這就不知道了,它的變化深不可識,所以叫“神”。
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一念成神,一念成魔。所有事情去追溯源頭的話,源頭就是自己的一念之間。這個念頭就在“心”裡,你去觀照它,就能看到這些念頭。
怎麼觀?怎麼照?有個前提,就是“心要明”。“明”這個字太好了,一個“日”加上一個“月”,白天有太陽照射,晚上有月光照射,整天都是光明的。也就是說,把“心”點亮,就能看到心裡面那個念頭了。所以,修行修心,首先要把自己心燈點亮。
心經裡面有句經典: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明,就是内心處于一片黑暗之中,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人所有的痛苦和恐懼都是來自無明。要消除這些痛苦和恐懼,就得消除無明,也就是無無明,也就是點亮自己的心燈,才能消除無明。
現在很多毛病,其實都是心病,比如說失眠,本質上是心神出了問題。吃藥有點效果,但是很難根治,要從心神去調才能真正解決。怎麼解決呢?不要被物質迷惑了雙眼,别做欲望的奴隸,無論外界多亂,都要守住自己的心,凡事向内求,求得一顆清淨心,平常心,真正求得之後,外在的疾病也就好得差不多了。
黃帝内經的8字真言:恬淡虛無,精神内守,講的就是修心的法門。恬,就是“舔”,内心受傷之後,要懂得讓自己舔慰自己,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自我寬慰,自我解脫。淡,就是淡泊名利,把外在的物質都看淡,看淡了就不會執着了;
虛,就是讓實體虛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被美景美物美人所蒙蔽,不再追求肉眼看到的東西;無,至高的境界,沒有自我,沒有這個肉身,沒有自己的主張。做到“恬淡虛無”這4個字,就能把自己的精神收回來守住了。
現在很多人都不懂這個道理,總說心好累呀,為什麼心會累?心的欲望太多了,老是想着外面的人和事,心神都在往外面跑,内心的能量散到外面去了,把能量都消耗掉了,當然會累。
這個社會太浮躁了,很多人都在追逐錯誤的虛幻的東西,導緻身心皆病。要怎麼做呢?要消除無明狀态,要點亮自己的心燈,要恬淡虛無,要讓心神歸位,要讓心做自己真正的主人。而所有的這些,都是要靠自己,任何外人都幫不上忙。
2
心是君主之官
一個明君可以造福天下,昏君會讓整個國家滅亡。心是全身的君主,是最高指揮官,所以,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我們要讓“心”做主人,我們要聽從内心真實的聲音。很可惜,今天很多人根本聽不到内心真實的聲音,很多人隻是在執行頭腦的指令。
心是君主,而頭腦隻是執行官,頭腦隻是工具。很多時候,我們分不清内心真實需求和頭腦的欲望,我們也經常被頭腦帶到溝裡去,去追求錯誤的東西。頭腦經常給我們下達錯誤的指令,經常讓我們陷入分離之中,經常讓我們分不清真實和虛幻,所以,我們要警覺啊,要時時刻刻覺醒着,點亮心燈消除無明,就是讓自己覺醒的方法。
心是君主之官,君主最怕什麼?最怕人謀位篡政,最怕宦官當權,君王在,則天下安康。同樣的,心髒怕血管堵塞,心怕神位不在,心怕頭腦過于強大。大家再去反觀現在的人,給心髒做支架搭橋、安起搏器,這不就是奪位篡政嗎?
心在志為喜
喜悅是最好的養心藥,想要心髒好,就要讓自己多點開心。從更高的層次來講,相由心生,一切的疾病都由心造。最真的喜悅來源于自己的内心,悅心才能悅己。想要快樂起來,就要提高内心的能量,遵循心的指引,讓心帶着你做事,讓心帶着你感受這個世界,自然是喜悅的。
但是凡事講究度,大喜過度也會傷心。比如說範進中舉,就是大喜過度,導緻心氣渙散,最終發瘋。
汗為心之液
适當出汗,有益于健康,但是過度出汗,也對身體有傷害。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會導緻心陰不足,流汗的同時還帶走了大量的陽氣,久而久之就會陰陽兩傷了。
如果你是一位常年在辦公室的白領,四季都出不了汗,你可要想一想:體内的心氣已經流通很慢了,連汗都發不出來了。是不是别老待在空調房裡了,利用大自然的熱把毛孔打開,讓汗發出來,體内的寒濕邪氣就也會跟着出來。
如果你是一位運動達人,常年渾汗如雨,你可要想一想:汗血同源,大汗傷心陽,也會傷心陰。适當出汗,是正确的運動方式。
心其華在面
心其華在面,人的心氣在外表現于面部,中醫可以通過看你的面色來判斷身體狀況。
面色紅潤有光澤,精力充沛,這是心氣充盈的健康表現;面色蒼白,沒有血色,這是心血虧虛嚴重;面色晦暗,臉上長斑,嘴唇發黑,這是心血瘀堵的表現;
心開竅于舌
人能吃飯說話,都要用到舌頭,如果舌頭轉動不靈活,語言表達不流利,說明心功能出障礙了。
心裡面的火,會通過舌頭反應出來。比如,有些人上火之後就會舌尖痛,這是心火上炎的緣故。
心髒是身體裡唯一不會得癌症的器官
現代人得癌症的幾率很高,全身各種器官都會生癌,唯獨心髒不會得癌症。為什麼?因為心屬火,癌細胞怕高溫,一碰到火就像飛蛾撲火就死掉了。所以,一定保護好身體的陽氣。陽氣沒了,所有的病慢慢都會找上門。
3
心與小腸互為表裡
小腸的第一大功能:主受盛和化物
受盛就是接受的意思,接受什麼呢?接受胃分配過來的食物。小腸是我們身體裡邊長度最長的腑,總長有4米多。我們吃的食物,先在胃裡面進行簡單的消磨,然後分配到小腸進行深加工,提取食物精華,傳送食物糟粕。
小腸的第二大功能:泌别清濁
中醫觀念裡,清陽要升,濁陰要降。清陽上升到上半身,所以我們頭腦很清醒,嘴巴呼出來的氣很清新,眼睛能看見事物很明亮,耳朵能聽見聲音。濁陰要降,大便要從肛門出去,小便要從尿道出去,月經要從下面排出去,這些都是體内濁物要降的表現。
那身體怎麼分辨清與濁?通過小腸的“泌别清濁”功能。如果該清的不清,比如出現尿液渾濁不清,是小腸功能失常了。
那小腸如何實現分辨清濁的功能呢?因為小腸跟心互為表裡,同屬火。舉個常見的例子,我們大家都知道,要用火的熱能才能把米煮熟成飯。在煮飯的過程中,蒸氣這些質地清的能量就會往上走,而質地重的米飯就會沉在鍋裡。小腸泌别清濁的功能跟煮飯原理是一樣的,通過小腸的熱能來實現的。
有的人小腸不夠熱,吃什麼拉什麼,這就跟煮飯缺火是一樣的道理。那要怎麼辦呢?要去提高小腸的溫度,相當于添把柴,才能能米飯煮熟,也是一樣的道理。怎麼提高溫度?像附子理中丸,艾灸等都是屬于補火的方法。
還有些人的小腸火太旺,容易口腔潰瘍,尿黃,尿刺痛。為什麼呢? 因為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心裡有熱一方面從口腔發出來,它還會把熱交給小腸,小腸的熱再通過尿液排出來,熱的尿就是黃色的。那要怎麼辦呢?要去清火,比如用導赤散,就是清火的方法。
心和小腸,就跟大家聊這麼多。養心的原則,在于維持心髒的動力,保護好心髒的陽氣。同時,養好心神,守住心的能量至關重要。萬法唯心,把心擺正,命才會好,身體才會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