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生青枯病:是一種土壤傳播的細菌性病害,該病在7月份暴雨後驟晴的天氣最易發生,從苗期至收獲期均可發生,而以花期發病率最高。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主根尖端變褐色軟腐,再向植株上部擴展,直至植株頂部,病株呈失水萎蔫狀。植株從感病至枯死約7-15天,但開始感病時,往往不表現出症狀。
防治方法:
l、選抗病品種,如魯花14、花育16等;
2、合理輪作,如水旱輪作;
3、改善栽培管理,旱坡地通過深耕深翻,增施有機肥料,搞好排水系統,創造一個不利于病菌生長而有利于花生植株生長的土壤條件,增強植株的抗性。
4、藥劑防治。用90%氯化苦乳劑,每隔30厘米挖深10一17厘米的孔口,每個孔口注入3毫升藥液後立即踏實,地表覆蓋草苫或塑料薄膜,7天後揭開。
二、葉斑病:主要是黑斑、褐斑病,是靠風雨和昆蟲傳播的病害,一般在花生生長中後期開始發病,但發病高峰均在收獲前半個月,葉片、葉柄、托葉和莖稈均可受害,花生生長後期如遇多雨潮濕,則發病度較高。
三、花生鏽病:是一種暴發性的流行性病害,病菌主侵染葉片、葉柄、托葉、莖、果柄,有時也能使莢果感病。發病初期,植株葉背長出針頭大小的疹狀白斑,與白斑對稱的葉面呈現黃色小點,以後葉背病斑變淡黃色,圓形,随着病斑擴大,突起呈黃褐色,表皮破裂,露出鐵鏽色的粉末,病斑四周出現不明顯的黃暈圈。
防治方法:
1、是消滅菌源,春花生播種前徹底清除田間落粒自生苗,秋花生收獲後,将病蔓堆漚發酵作肥料;室内貯藏的秋花生蔓,最好在春花生播種前處理完畢。
2、是選用較抗鏽病的良種。
3、是因地制宜調節播種期,以避過生長後期高溫多雨的發病盛期。
4、是藥物防治,可使用膠體硫液15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并可兼治葉斑病,或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噴施。
四、病毒病:對花生産量影響極大。病毒病的寄生範圍較廣,傳播媒介是花生蚜蟲、豆蚜等。
防治方法:
1、是選用抗病品種。
2、是适期早播,避開蚜蟲危害高峰。
3、是及早噴施防病毒制劑,在防治蚜蟲的基礎上,選用5%菌毒清4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噴灑。
五、根腐病:該病在花生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感病植株矮小,葉片自下而上依次變黃,幹枯脫落,主根外皮變黑腐爛,直到整株死亡。該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間傳播。苗期田間積水,地溫低或播種過早、過深,均易引發該病。
防治方法:
1、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機肥,防澇排水,加強田間管理。
2、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
六、莖腐病
花生莖腐病俗稱 “死秧”,常引起花生整株或側枝死亡,造成嚴重減産。莖腐病症狀在幼苗期主要表現為子葉發生黑色腐爛随着病情的發展,葉柄全部下塌,整株萎蔫。成株期多在基部第一對側枝上下發生,長出許多黑色小突起,引起側枝分期死亡。
據觀察,該病主要發生在5月--6月上旬。
防治方法主要以綜合防治為主:1、輪作倒茬,避開重茬,選擇抗病品種。2、加強田間管理。适時清棵蹲苗鋤地時避免出現株傷口,生育期施入草木灰,及時排澇,均能減輕此病的發生。3、藥劑防治。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或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5%拌種,用40%多菌靈懸膠劑1公斤,兌水1000公斤,畝噴施50--1000公斤稀釋液,在齊苗以後,開花前各噴一次,防治效果可達48.8--99.4%,還可兼治根腐病及黑斑、褐斑病等病害。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霧也可收到同樣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