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容待臘将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詩人杜甫筆下的冬至蕭瑟中隐藏着點點生機。冬至又名“亞歲”,既是一個節氣,又是大家眼中的重要節日,因此一些地區也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将至,流傳了多年的民間風俗如祭祖等我們絕不能忘記。此外,很多地方對冬至的飲食也很有講究,一起來看看冬至必吃的傳統美食有哪些吧!
1.餃子
餃子大多由面食制成,形狀有些像人的耳朵,因此在古代也有“嬌耳”的别稱。相傳餃子的前身其實是張仲景所制的“祛寒嬌耳湯”,人們認為它可以祛寒氣、解凍瘡。
時至今日,餃子更成為我國的傳統美食之一。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制餡料,再包成皮薄肉厚的餃子,經過三次熱水煮沸後即可撈出,餃子鮮香,餃子湯喝起來也十分适口。
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雖然諺語略顯誇張,但也足以看出冬至日大家對餃子的喜愛。這天無論是家裡還是飯店,都飄散着餃子的香味,若是能蘸上些醋汁或是辣椒汁,更是過瘾。
2.湯圓
由于南北地區的差異,冬至的一些習俗也不盡相同。就拿吃食來說,北方多吃餃子、馄饨過冬至,而南方地區則更偏愛湯圓。湯圓由糯米粉制成,裡邊有豆沙、芝麻等甜餡,口感軟糯彈牙,還象征着家人“團圓”的美好願景。
都說“吃了湯圓長一歲”,每年冬至,江南一帶的人家都會準備各種口味的湯圓。像煮餃子一樣,将手工湯圓下到煮沸的鍋中,再加入兩次涼水,等湯圓被煮透漂起來即可,這樣既不會露餡,又能保持湯圓的形狀。
3.豆漿
除了湯圓,豆漿也是冬至期間冬補不可錯過的佳品之一。冬至是嚴冬寒冷的開始,但越是天寒地凍,我們越是需要營養來守護,溫熱的黑豆漿可以讓我們輕松補充多種養分,是與冬天最配的美食。
不過現磨豆漿的口感不太出衆,不妨嘗嘗三川歸黑豆漿粉。從選材到出漿,從研磨到去腥,道道工序均匠心獨制,這才制作出營養與美味兼具的豆漿粉。
而且三川歸黑豆漿粉更注重食材的本色本味,不含色素與香精等添加劑。用熱水沖開一小包豆漿粉,豆香味聞起來十分自然,口感也比現磨豆漿絲滑許多,香甜無腥更适口。
4.羊肉
在我國,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源遠流長。羊肉肉質細嫩,熱量與營養都很足,因此既可以禦風寒,又能補身體。那些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的朋友可以在冬至前後多吃些羊肉,來為身體提供能量,暖身祛寒。
羊肉的做法多多,不過在冬天多以羊肉湯或是涮羊肉為主。涮羊肉雖然美味鮮嫩,但卻多多少少又些羊膻味,吃起來也不太好消化,還是羊肉湯更為“百搭”。不過大家在烹饪的時候需要注意少放些口味重的調味料,以免影響到羊肉本身的口感。
5.糕點
在一些南方地區,冬至與過年之時有着吃糕點的習俗。原來,“糕”同“高”,有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因此大家往往以松糕、年糕等傳統糕點互贈親朋好友,一起分享美味與喜悅。
若是您工作繁忙,也可以用七度方五黑糕代替。它将傳統的制糕技藝與現代化技術融合,以黑芝麻為主,黑米等食材為輔,精心打造出一款低糖又營養的糕點,純谷物食材更放心。
值得一提的是,七度方五黑糕用低聚麥芽糖代替蔗糖,綿密的糕點吃起來層次分明,軟糯可口,既有芝麻味兒,又伴随着若有若無的桑葚果香,既好吃又滋補。
小貼士:冬至就要到啦!為了迎接這個重要的節氣,我們要牢記老一輩傳下來的習俗,别管有錢沒錢,這5樣傳統美食記得吃,個個營養又溫補,助您元氣滿滿過寒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