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診斷 診斷結腦除腦脊液中結核菌檢查陽性外,還沒有其他特異性檢查方法,在診斷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且結腦腦脊 液中結核菌的陽性率很低,一般為15%左右。因此單靠腦脊液結核菌檢查以确定診斷是不夠的,必須綜合臨床病史、檢查體征等等。
1.臨床症狀和體征
2.既往史 患病前是否患過流感、肺炎、百日咳、麻疹等。
3.接觸史及結核菌素試驗 結腦患兒一般都有明顯的接觸史,嬰幼兒更明顯,筆者統計接觸密切者占37.8%,一般接觸占14.1%,不詳者占34.5%,否認接觸占13.6%,結素試驗均為陽性。
4.卡介苗接種史 兒童接種卡介苗是預防粟粒性肺結核和結腦的重要措施之一。
5.發病範圍 郊縣患病高于城區,筆者統計郊縣占66.7%,城區33.3%。
6.發病季節 一年之中可以散發,但冬季、春季發病為多。
7.結腦合并腦外結核 筆者統計357例結腦中合并腦外結核為189例(占53%)
8. CT掃描
9.糖減低及蛋白質含量的增多,腦脊液細胞系呈混合細胞反應。
除腦脊液典型改變外,為做到早期診斷,對出現以下症狀應高度懷疑結腦:①低熱2周以上無症狀者;②不明原因的煩躁、嗜睡、哭鬧、失眠等腦部症狀者;③出現不明原因的神經定位症狀者;④發熱伴抽搐者;⑤嘔吐伴有低熱但查不到原因者;⑥持續2周以上頭痛查不到原因者。
總之,長期低熱,無明顯原因的嘔吐、情緒改變者,應盡早腰穿早期診斷結腦。
診斷結腦的标準:
(1) 嚴格标準 ①臨床症狀 典型腦脊液改變 腦脊液中發現結核菌。②臨床症狀 典型腦脊液改變 粟粒性肺結核。
(2)一般标準 ①臨床症狀 典型腦脊液改變 腦外結核。②臨床症狀 典型腦脊液改變 密切接觸史、無接種卡介苗史等。
(3) 可疑标準 臨床症狀 典型腦脊液改變。
(二)鑒别診斷 典型結腦診斷臨床并不困難,但在結腦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在臨床工作中常易混淆而難于鑒别的疾病如下:
1. 化膿性腦膜炎 起病急,高熱很快出現嘔吐、抽搐、昏迷,早期即有腦膜刺激征, 可伴有感染性休克或全身敗血症表現及皮膚出血點,血象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有核左移現象及中毒顆粒,可伴有中耳炎及乳突炎等,胸片可有肺炎、肺膿腫、膿胸及化膿性病竈,結核菌素試驗多為陰性,腦脊液檢查最為重要,化腦時腦脊液外觀早期仍為清亮,稍後顯混獨或呈米湯樣。細胞數每立方毫米可達數千至數萬氯化物降低不如結腦明顯,但糖降低更顯著,蛋白升高相似。離心後的腦脊液塗片及培養可找到化膿性細菌。CT掃描可用來有效鑒别結腦。
2. 病毒性腦膜炎 發熱、嘔吐、抽搐、意識障礙、精神症狀發展緩慢(病程一般在2周之内,不超過3周。預後多較好)。結核菌素試驗多為陰性,胸片多正常,血象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可正常或偏高。腦積水罕見。腦脊液檢查對鑒别極其重要。外觀無色透明,白細胞0~ 500x10/L之間,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正常或輕度增高。可做補體結合試驗确診。單純疱疹性病毒性腦膜炎的淋巴樣細胞中可見到特征性的漿内包涵體。國内學者用單克隆抗體(McA6)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免疫熒光快速診斷法檢測腦脊液單純病毒抗原和抗體,使早期診斷成為可能。
3. 新型隐球菌性腦膜炎 起病比結腦緩慢,可有長期應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曆史,精神症狀比結腦多,尤其是視力下降最為常見,與結腦的腦脊液的改變很相似,唯一可靠的鑒别方法是腦脊液經細胞玻片離心後,對所收集物行MGG染色,常可在腦脊液标本中直接發現隐球菌,菌體圓形,直徑5~I5μm, MGG染色是藍色,無核,常于圓形菌體上長出較小的芽胞,菌體中心折光性較強,或作墨汁染色黑地映光可見圓形具有厚莢膜折光之隐球孢子;腦脊液培養亦可發現隐球菌。筆者發現一養鴿專業戶,其同胞兄弟共患此病,經治療一愈一亡,愈者墨汁試驗為陽性,亡者屍檢為此病,故凡是腦膜炎患者應将墨汁試驗列為常規檢查項目。
4.癌性腦膜炎 有些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癌為腦膜的彌散性癌轉移,而腦内并無腫塊,稱為癌性腦膜炎,多見于中年以上的患者,系由肺癌或身體其他器官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腦膜而引起。發病急,病程進展快,迅速惡化死亡,若腦實質有占位性癌竈腫塊則發病緩慢。頭痛、嘔吐劇烈,顱内壓增高及神經系統定位症狀明顯。如為肺癌轉移時,X線檢查可顯示癌性病竈。腦脊液細胞數檢查多正常,發現有癌細胞,此類病人采用CT掃描癌性腦膜炎常難以發現,而對腦實質内有癌性腫塊則可以顯示出來。
5. 此病多發于農村的兒童, 有疫水接觸史,病變主要損傷大腦中、前動脈,臨床上發病急、畏寒、高熱、全身肌痛,以腓腸肌痛為最顯著,伴有頭痛、嘔吐、嗜睡、頸強等腦征,昏迷有定位損傷。腦脊液檢查細胞數為50~200×106/L,中性粒細胞有增高,糖、氯化物定量基本正常,可分離鈎端螺旋體陽性達63.3%,較血液分離的陽性率高(43.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