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荨麻疹,大多數人應該都會知道,因為這個疾病實在常見,尤其是春季的時候更是高發期。
慢性荨麻疹病因、發病機制複雜,病程長,易反複,是皮膚科臨床重要挑戰之一。
到底為什麼有些人會得荨麻疹呢?面對這個疾病除了醫學的藥物放大,在營養上又該如何進行調理呢?下面我們針對這個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分類、診斷及治療進行了闡述。
荨麻疹(有時稱為風團)是可以累及身體部位皮膚的血管反應性疾病,常表現為紅色或白色隆起的紅斑。
荨麻疹一般持續半小時到數個小時後消退,不留疤痕。
新的皮疹可能在舊的皮疹位置上出現,此起彼伏。皮損面積也大小不一,有些可能僅是豆子大小,有些會融合成片。
荨麻疹常常表現的症狀主要有下面這些
有些比較嚴重的會出現血管性水腫,常常表現為下面的症狀:
了解完了荨麻疹,下面我們介紹下為什麼有些人常年會遭遇荨麻疹的折磨呢?
在我調理的橋本患者中就有一個人季節性的荨麻疹爆發。
事實上,荨麻疹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所以我們應該治療的是自身免疫,而不是荨麻疹的症狀。
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壓力、抗體反應、病毒感染和毒性蓄積有關,因此我們要治療荨麻疹必須要從導緻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源頭去找突破點。
1)壓力:
•慢性應激觸發交感神經系統,可能導緻神經遞質紊亂。
交感神經支配内髒器官和組織,當應激時交感神經興奮就會在如心髒、冠狀動脈、腎髒、肺髒、胰髒、胃腸道、生殖腺和周圍血管等部位釋放更多的去甲腎上腺素和神經肽y,從而産生相關疾病。
•長期的壓力也會擾亂我們的内分泌系統:
壓力會通過影響我們重要的軸,如: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軸–糖皮質激素和皮質醇;下丘腦-垂體-性腺軸-類固醇激素;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甲狀腺激素,從而産生一系列的問題。
糖皮質激素是腎上腺産生的一種主要的應激激素,它在調節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它也抑制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産生,性激素在免疫調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雌激素-它有助于提高自身抗體的産生,這可能是女性更容易受到應激反應影響的部分原因。
糖皮質激素還抑制促甲狀腺素的生成,而兒茶酚胺通過減少甲狀腺素向生物活性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的轉化,進一步加重甲狀腺的病情。
甲狀腺激素直接引起免疫功能的改變。
2)抗體或免疫反應:
•抗體反應是由觸發抗體免疫球蛋白E(IgE)釋放的變應原引起的。
•當過敏原(抗原)與肥大細胞的抗體IgE受體結合時,它能觸發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如果在皮膚,會引起瘙癢;如果在肺部會發生哮喘等。
•在EBV的情況下,自身抗體IgG可以與肥大細胞上的Fc受體結合,當人的IgG自身抗體與Fc受體結合時,它使肥大細胞相信IgE受體表面遇到了過敏原。這又會引發釋放組胺,導緻花粉症和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腫。
•其他的情況:如腸通透性或腸漏,也會引起免疫反應。
•食物不耐受和腹腔疾病是引起免疫反應的兩個常見因素。最常見的食物不耐受和敏感性是小麥面筋,牛奶酪蛋白,谷物,堅果和種子,茄子,雞蛋和大豆。
•在春季,像花粉這樣的過敏原可引起自身免疫反應。與冬季相似,也可能有影響自身免疫反應的過敏原。
3)病毒和細菌感染
其他觸發因素包括病毒感染。
最常見的病毒感染有:
·EB病毒
·疱疹
·細菌和酵母
·微生态失調
(4) 有毒積累
研究發現,環境毒素會引發免疫反應:
·重金屬積累:雙酚A、氟化物、汞、鉛等。
·氟化物:主要存在牙膏和飲用水中。
·藥物
易導緻荨麻疹的藥物,且發病與否,與個體有關,供大家參考,比如:
阿司匹林、别嘌呤醇、巴比妥酸鹽、BHA,BHT(食品防腐劑)、治療痙攣用的氯化氫、存在于合金中的銻和铋、氯普馬嗪、金和水銀、嗎啡、對氨基水楊酸、青黴素、水楊酸鹽、亞硫酸鹽、氨基甲酸酯、芬那卡因鎮痛藥、苯巴比妥、奎林、普魯卡因、菲那根、匹羅卡品、硫氰鉀、酒石酸鹽等。
·内分泌幹擾物:如植物雌激素
講完了導緻荨麻疹的機制,那麼現在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如何幹預上
1、積極查找引起荨麻疹的可能外部因素,飲食、藥物及物品;并避免。
(1)飲食上:清除潛在的觸發性食物
像谷蛋白、乳制品、糖、大豆、咖啡因、酒精等這些都是比較容易導緻過敏,對有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人來說就像“毒物”,因此如果你的健康症狀令人堪憂就需要盡可能的去排除這些“毒物”。
下面我整理了一張表格供大家參考↓↓↓
下面這些食物是對這些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人需要規避的
(2)環境毒素
為什麼現在的人出現的免疫性疾病越來越嚴重,主要是因為大環境的污染也越發嚴重,比如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等,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排除你生活環境中那些容易加重的荨麻疹的物品,減少在“毒素”環境的暴露。
下面我總結了常見的生活環境中我們容易接觸的“毒素”,大家要學着去排除
2、進行以上主要原因中的醫學檢查
3、增加支持性治療方案
關于自體免疫性疾病就像處理橋本甲狀腺炎一樣(也屬于自體免疫疾病)要治愈根本就需要從根本上做起,改善過敏體質,比如改善腸粘膜通透性,增加肝髒排毒、穩定腸道菌群等
下面推薦一些肝髒支持性營養補劑
①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轉化為谷胱甘肽,中和過氧化氫降低抗體水平,幫助治療腸道的滲透性;
③姜黃素:與胡椒堿結合,可以延長姜黃素在體内的活性,提升體内抗氧化能力;
④草藥和天然化合物:蒲公英、水飛薊(緩解雙酚A)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多攝入一些抗炎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關于抗炎飲食我會在其他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