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雲嶺之南,彩雲之鄉,融和了大江南北的飲食文化,紅土高原蠻蒼的曆史進程,養育了26個民族的聰明才智。在這裡,搖曳的飛花與山水的纏綿,滇池緩緩流淌出的名士餘韻,鮮花盛開在胃裡的熱烈,杜鵑搖紅時節品茗的雅趣濃情,它們陪你行走于時空錯落的美食世界。除了享受美食的盛宴,淪為它萬種風情的俘虜,我們還能有别的選擇嗎?
大救駕
大救駕是雲南的名小吃之一,其實就是炒餌塊。當初吳三桂率清軍打昆明,明朝永曆皇帝的小朝廷一路奔逃至騰沖,饑餓難忍時,當地人炒了一盤餌塊送上。皇帝就連贊:“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炒餌塊由此改名。餌塊,是雲南當地的一種民俗小吃,當地人過年必備吃食即将煮熟的大米飯壓成塊狀。餌塊用米制成,為雲南獨有。據古籍記載,麥類制作的食品古時統稱為“餅”,米類制作的為“餌”。此菜紅、綠、白、黃相映,餌塊細糯滑潤,鮮香甜
小鍋米線
雲南省著名特産之一,素以風味獨特而與浙江金華火腿、江西安撫火腿齊名媲美,蜚聲中外。它形似琵琶,隻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郁,色澤鮮豔,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雲腿”。
炸洋芋
雲南最有特色小吃之一,有着悠久的曆史。精選雲南優質馬鈴薯,削皮切塊,清水浸泡去除表面澱粉後油炸而成。根據不同人的口味炸制成不同程度,加上蔥花、魚腥草、香菜、辣椒面、雲南腐乳等調料食用,吃起來香脆、 鮮嫩,令人回味無窮。在雲南,人們說這是老奶奶吃的洋芋,口感綿軟無需費牙力。
小刀鴨
小刀鴨是滇系名菜,鴨子選用雲南特有的品種小麻鴨,鴨齡在四十天以内。入爐前要經過揉皮、吹氣等工序,挂入焖燒爐。烘烤時,以松毛結為燃料,待其燃到煙盡,适時翻轉鴨身,塗沫蜂蜜水、豬油和鴨唷撲于表皮。這樣烤出的鴨,皮黃脆不焦,肉酥松軟,甜嫩離骨,色鮮味美,香氣四溢,非常可口。出爐後的小刀鴨,焦黃的皮色透着濃香,小小的鴨身隻有人的拳頭大小,配上長長的細脖子和鴨頭,就像一柄長把青銅小刀。
汽鍋雞
汽鍋雞,因用汽鍋蒸制而得名。運用昆明建水出産的紫陶汽鍋,将雞塊入鍋,放上佐料後放進充滿水的大砂鍋裡,封嚴鍋蓋。旺火蒸煮時,蒸汽從汽鍋底部中間的一根管道不斷地噴進裡面。既蒸熟了雞塊,又在鍋内凝成水珠,成為湯汁。從而,使汽鍋蒸出的雞塊肉爛骨離,湯鮮肉嫩,最能保持雞的原味和營養。雲南盛産藥材,當地人在蒸制汽鍋雞時,常常對病下藥,分别放進适量的冬蟲夏草、三七、天麻等,以滋補強身,祛病延年。
包漿豆腐
包漿豆腐是地道雲南紅河小吃,雲南十八怪之一。外表看上去跟正常的豆腐沒兩樣,但熟了之後咬開豆腐便流出白花花的漿液,因此而得名包漿豆腐。一般油炸和烤吃最常見,油炸要趁熱吃,色澤金黃,皮香漿滑。而烤的則要等一等,還有一點餘溫時最美味。烤包漿豆腐要掌握好火候和時間,時間烤長了漿就少了,美味自然就會打點折扣。
過橋米線
不論你在别的什麼地方吃過過橋米線,當你來到雲南昆明都會情不自禁的品嘗當地正宗的過橋米線。正宗的過橋米線,有一大碗滾燙的雞湯,一碗米線,十多個小碟,放着各種肉片、黃瓜、青菜、豆皮、雞蛋、醬菜等食材。小碟裡的蔬菜和肉片下到湯裡去一燙便熟。這樣煮出來的米線不僅順滑,而且香氣誘人,再配上木瓜水和各種涼菜簡直人間極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