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屬于微小病毒科病毒,人類腸病毒群共有六十七種血清型。
人類腸道及上呼吸道是其主要的天然宿主;在溫帶地區好發于溫暖的夏秋時節。
雖然各種年齡層皆可感染,但以幼小的嬰幼兒為主要的侵犯對象。
醫學界不斷地在努力研發疫苗,但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痹病毒有疫苗可供預防外,其餘的目前沒有疫苗可供接種。
腸病毒的流行期腸病毒疫情每年約三、四月開始上升,在五、六月達到高峰後,緩慢降低,通常在九月開學後會再度出現另一波流行。
主要侵犯對象以嬰幼兒最多,死亡案例也以二歲以下居多。
原因主要是嬰幼兒年齡小,抵抗力免疫力較低,暴露在病原污染的環境,食用病原污染的食物,上學交叉感染等。
嬰兒出生後,會獲得來自母親的抗腸病毒 71 型抗體,但在嬰兒半個月大時就下降一半。
到六個月大時幾乎沒有來自母親抗腸病毒 71 型抗體,故易受感染且症狀也較嚴重。
腸病毒的症狀及傳染腸病毒的類型有 74 種之多,症狀各不相同。常見的主要症狀為手、足、口、膝、肘或臀等處出現小水泡樣疹子;
口腔咽峽部,或有高燒、喉嚨痛、吞咽困難、肌肉無力、心肌炎或肌肉跳躍、抽搐、頭痛、嗜睡等。
有時也會出現類似于小兒麻痹症狀、腦膜炎、甚至緻死。
近年來,腸病毒的臨床症狀,不斷地在變異中。
從最早期的口腔潰瘍,手、足、口等病竈,疹子出現在膝、肘、臀處,近年來更出現在胸、背等處。
今年已有出現在頭部、耳頸等部位,易誤診為水痘,必須小心。
對于沒有風險的寶寶,可予症狀治療,居家補充水分營養量等即可。隻有少數危險性高的寶寶才需住院治療。
醫師也會建議予涼性軟性流質食物。因嬰幼兒吞咽較不協調,有時果凍等太大容易卡住咽喉部,加重咽喉病竈,故不建議食用。
腸病毒傳染力約略在發病前幾天,一般而言,在發病後一周内傳染力最高。
在咽喉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腸病毒可持續存在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三至四周,而腸道的病毒排出時間可以延續六至八周。
它們在家庭之中有很高的傳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例如擁擠的美食街、托兒所、幼兒園等,也比較容易發生傳染。
預防措施嬰幼兒抵抗力低,以避免接觸為宜。因此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處,大賣場等通風不良之場所盡少前往。
公共場所的遊戲器材玩具如無法确定其完全或經常消毒,盡少觸摸。
乘坐電梯盡量抱高,不要在低處承接病毒細菌等。喂食嬰幼兒時要注意手部衛生。
對于年齡稍大的小朋友,在即将進入流行期的高峰期五、六月,提醒大家注意:
在幼兒園或學校,遊戲器材一定要注意衛生,以避免擴散,一旦有症狀,應即時警覺,請醫師診治,以避免并發症和後遺症。
想讓腸病毒遠離,平時「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時時正确洗手」,即為預防腸病毒感染的不二法門。
在此特别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務必注意自身及其他較大寶寶的衛生,尤其從外面回家,在摟抱或喂食幼兒前,務必先洗手。
處理幼兒的口鼻分泌物及排洩物後,也要認真洗手,以免将病毒傳染給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