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食管癌化療後為何要免疫治療

食管癌化療後為何要免疫治療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10 06:59:28

新華網廣州9月28日電(宮曉倩)“食管癌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然而時至今日,晚期食管鱗癌的一線标準治療仍舊采取基礎化療方式,單純化療中位生存時間不足一年,我們亟需尋求新的治療方法。”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

為了探索更加有效的中國食管癌患者治療手段,近日由徐瑞華教授團隊牽頭,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了我國一項大型食管癌臨床突破性研究成果。研究證明,國産免疫藥物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患者,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

“近年來,靶向治療發展突飛猛進,然而由于食管癌本身的特殊性,很可惜目前還沒有找到食管癌比較特異的靶點,更沒有找到針對靶點相關藥物。在此背景下,免疫聯合化療為食管癌的治療增添了新方案,為食管癌新輔助治療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徐瑞華說。

食管癌化療後為何要免疫治療(腫瘤專家徐瑞華)1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

我國食管癌發病形勢嚴峻 多數患者确診時已是中晚期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樣一句簡單易懂的俗語,現如今也成為了我國國人身體健康的一大難題。食管癌是一種在我國高發的消化道腫瘤,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食管癌發病人數約為32.4萬人,死亡人數約為30.1萬人,發病及死亡人數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我國食管癌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非常接近,發病形勢非常嚴峻。”徐瑞華指出,雖然食管癌早期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預後效果很好,但是人們健康體檢意識相對薄弱,很容易忽視早期的輕微症狀,大部分人在确診時已經進展到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機會,總體五年生存率非常低。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徐瑞華表示,面對食管癌居高不下的發病趨勢,要實現這一目标第一要戰線前移,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減少緻癌因素的發生;第二,45歲以上、長期食燙、飲酒抽煙等屬于食管癌的重點人群,這些人要重視早篩查、早發現、早處理,将疾病扼殺在早期,才能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第三,胃鏡檢查是診斷食管癌有效、準确的檢查方法。然而相對于每年上億重點人群需求量,我國整體醫療資源還存在缺口,尤其專業性人才還很匮乏,這需要國家加強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篩查體系。第四,要推動全民篩查,需要醫保支付全覆蓋,這樣才能提高篩查率。第五,治療理念的改革和創新藥物研發。“随着科技的進步,未來通過研發更加有效的藥物以及系統的治療,晚期患者可能會像高血壓等其他慢性病一樣,在保證生存質量的前提下,獲得更長的生存期,我認為這一點對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标非常關鍵。”徐瑞華說。

“免疫 化療”治療方案設計充分體現中國臨床特點

據悉,食管癌主要有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兩種組織學類型,在我國90%以上食管癌病理表現為鱗狀上皮細胞癌,而晚期食管鱗癌患者單純化療中位生存時間不足一年,如何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長生存期成為擺在醫學界的一大難題。

徐瑞華教授說,“在其他癌種中的研究表明,PD-1抑制劑聯合化療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療效,但在食管鱗癌中尚缺乏相應證據。為此,我們進行了一項大型Ⅲ期臨床研究,以期評估PD-1單克隆抗體(卡瑞利珠單抗)聯合紫杉醇和順鉑用于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有效性。”

研究結果表明,PD-1抗體聯合紫杉醇和順鉑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患者,較标準一線化療,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中位生存期達15.3個月,有效率達72.1%。

徐瑞華介紹,本次研究充分考慮了中國臨床的特點。首先,中國的患者以食管鱗癌為主,所以在研究設計時,入選的全都是食管鱗癌患者,從研究本身來講更加專注。其次,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選擇上,充分考慮了不同化療藥物的免疫激活效應,選擇了與免疫聯合協同療效更好的化療方案-紫杉醇 順鉑代替常用的5-Fu 順鉑作為對照。“我們精準地選用了中國特色的治療方案,事實也證明采用紫杉醇能夠更好地與免疫治療實現協同。”再次,該研究使用的是我們國家醫藥企業自主生産的免疫藥物,這個藥臨床可及,而且價格也相對比較便宜,與過去動辄每月數萬元治療費相比,該藥一個療程2900多元,未來如果新的療法獲得批準進入醫保,将進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徐瑞華說,“本研究有效率高達72.1%,提示免疫聯合化療有可能取代同期放化療而成為術前新輔助治療的新策略,這也給予研究者更大的信心去開展後續的臨床研究,進而推動整個食管癌治療格局的重大改變。”

培養有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 促進醫學創新落地轉化

近年來,伴随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和相關政策的落地,醫學創新備受關注。徐瑞華表示,醫學創新之路“由0到1”一直是我們國家的短闆,如何打開新的領域和天地,破土萌芽,是我們一直關注的焦點,同時實現原始創新也将是未來我們國家醫學科技強國的一個關鍵措施。

此外,徐瑞華指出,有了創新藥物之後落地轉化,進行應用創新也尤為重要。“隻有找到适合中國人的治療方法,才能使患者真正獲益,這才是我們進行科技創新、國家發展的意義所在。”

據了解,在應用創新中,臨床研究所占比重極高,醫生和醫療機構在此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臨床研究中包含極為豐富的知識和科學内涵,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非常難,這個難點主要體現在尋找突破口上。一個有效的藥物,如果臨床研究設計不好,時機不對,或者找的患者群體不合适等都可能造成研究失敗。”徐瑞華表示。

對此,徐瑞華建議,“臨床研究需要衆多有責任感和專業能力的醫院、醫生參與進來,同時國家需要培養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帶領整個團隊能夠很好地設計研究,這樣才能走向國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宮曉倩

來源: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