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黃瓜葉斑病傳播途徑

黃瓜葉斑病傳播途徑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0 03:28:01

近日,河南省某地的農戶向我們反映,棚室内的番茄上出現了果實凹凸不平,甚至畸形的症狀,發生較為嚴重。 當地棚友對于該病病因不明确,一時無從下手防治,截至目前全棚蔓延,損失較大。 了解到棚友的情況,我們讓其進行了病樣郵寄。 我們針對 寄送的病樣進行分子生物學檢測,确定該病害是由單一病毒——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侵染所緻。

一、田間發病症狀

番茄葉、莖、果均能感染發病,發病初期,葉片發育不良且濃密,果實變小;随着病情的發展,果面凹凸不平(圖1A),果實畸形(圖1B、C)并有不規則形壞死斑(圖1D、E),呈暗褐色,油浸狀;病部變色僅限于表層組織,不深入果肉(圖1F)。

黃瓜葉斑病傳播途徑(黃瓜花葉病毒來襲)1

A、果面凹凸不平

黃瓜葉斑病傳播途徑(黃瓜花葉病毒來襲)2

B、果實畸形

黃瓜葉斑病傳播途徑(黃瓜花葉病毒來襲)3

C 、果實畸形

黃瓜葉斑病傳播途徑(黃瓜花葉病毒來襲)4

D、果面不規則形壞死斑

黃瓜葉斑病傳播途徑(黃瓜花葉病毒來襲)5

E 、果面不規則形壞死斑

黃瓜葉斑病傳播途徑(黃瓜花葉病毒來襲)6

F 、果肉内無褐色病變

圖1 番茄病毒病的田間症狀

二、室内檢測,确定病因

為了準确診斷病因,我們對番茄果實病樣進行了初步的顯微鏡檢查,未發現菌溢、菌絲、分生孢子等細菌、真菌特征。 随後我們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提取番茄果實病樣總RNA/DNA,利用番茄上常見的病毒特異性引物進行RT-PCR檢測,陰性對照為健康番茄果實。 結果顯示(圖2): 待測樣品中隻有引物CMV擴增出735 bp大小片段,其他病毒的引物和陰性對照未擴增出相應條帶。 确認該病害是由單一病毒——黃瓜花葉病毒CMV侵染所緻。

黃瓜葉斑病傳播途徑(黃瓜花葉病毒來襲)7

圖2 番茄病毒病分子檢測結果

其中:M:BM5000 DNA Marker;1:CMV;2:TMV;3:ToMV;4:TSWV;

5:ToCV;6:PVY;7:PMMoV;8:CHiVMV;N:陰性對照.

三、傳播途徑

1、 種子傳播

CMV是典型的種傳病毒,攜帶該病毒的種子形成帶毒幼苗,從而作為病毒病發生的初侵染源。

2、 昆蟲傳播

CMV主要通過多種蚜蟲如桃蚜、瓜蚜、菜缢管蚜等,以非持久的方式(口針穿刺)進行傳播。蚜蟲從獲毒到傳播僅幾秒到幾分鐘,沒有潛伏期,經過蚜蟲的二次傳播形成發病中心,從而引發病毒病大面積爆發。

3、 農事操作傳播

機械接觸是CMV的重要傳播方式,如農具刮擦、打杈、整枝時,病毒通過汁液摩擦接觸對健康植株進行侵染,可導緻病毒迅速傳播。

四、綜合防治技術

1、 種子消毒

播種前用清水浸種3~4小時,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或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催芽播種。

2、 加強栽培管理

選育健壯幼苗進行定植,及時除草,清除田間病殘體;也可噴施含鋅、硼、鈣的葉面肥,促使番茄生長旺盛,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 田間防治

蚜蟲是CMV的重要傳播介體,在番茄定植時,田間每穴施用5%吡蟲啉顆粒劑(省力寶)3~5粒(500g/畝),可以有效防治蚜蟲,切斷CMV的侵染源;番茄定植後發病前,噴施藥劑如22.4%螺蟲乙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防治蚜蟲,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劑450倍液,或2%甯南黴素水劑600倍液等藥劑防治病毒病。

作者:揣紅運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