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茶香百味,更多節氣養生/茶葉資訊/名人趣事/等你來看
#普洱##茶##茶生活##尋找頭條生活家#有問題歡迎私聊~~
大家有這樣的經曆嗎?某個陽光明媚的時刻跟朋友一起喝茶,多數樂意分享的朋友會拿出話說是多少年的老普,泡過幾道之後會再把茶渣倒出來煮一煮,美其名曰:别浪費。
很多老茶都是可以通過煮的方式來釋放風味,那麼新茶可以煮嗎?
普洱新茶如何煮
這要從普洱茶發源的雲南茶山上說起:雲南茶山采茶的少數民族,千百年來就有煮茶飲茶的習慣,當時他們煮的,可并不是老茶陳茶。
茶農們煮茶也許曬青老帕卡,也許就隻是鮮葉。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經過揉撚,這樣的葉子内質分泌困難。如果要想喝到普洱茶濃濃的滋味,這是最實際而有效的手段了。
煮生茶的好處:
1.學會煮普洱,才是真正的喝普洱普洱茶生和熟是不同的,熟茶在同等水溫下内質物容易沁出,而生普較為頑固,這個也是普洱茶可以泡很多泡泡很久的原因。
因此煮普洱茶這種方式才能充分地展示普洱茶的内質。勐海茶霸氣,易武茶溫柔。有的茶第一泡滋味濃郁,有的茶前幾泡沒啥味道,連續沖泡之下滋味在中後階段的道次中才得以展現。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印象呢?這個首先與各茶區山頭的茶樹品種有關,與生長環境有關,與毛茶初制工序有關......這些因素固定之後,就與我們的泡茶方式有關了:在不同的沖泡方式下,生普沁出物的多少不一樣,沖泡出的茶也呈現出不同的滋味,這對于我們品鑒和辨識生茶增加了難度。
2.對于大多學喝普洱的朋友來說,利于辨别是不是真正的古樹
因為,普洱茶的滋味相對來說是比較濃,新學喝生普的人從感覺上容易簡單的隻感覺到苦。專家雖說了很多判别的方法,操作起來仍然無所适從,并不是專家說得都不對。
而是,對于葉子來說:要找到相似的是很容易的,比如:部分的台地茶葉底也十分的漂亮,就很難判别。
後來才有了所謂的茶具(不是說不科學),我也是05年才擁有(主要是潮流的關系),茶葉一熱,農戶家也淡忘了煮茶了如果不是喝茶,而是要品鑒是不是好的生普,可以煮濃一些(也可以泡濃一些)濃的生普可以放大茶葉的基本味道,你可以從中喝出存在裡面的各種味,從中就可以判别好還是不好。(不宜多喝,僅品鑒而已)
一般來說好的生普的感覺是:苦且有涼的感覺(其實這個就是專家說得韻味了),不是苦膽的苦,苦過了以後,不會覺得這個味道很難喝,古樹這個感覺更突出,而且,有獨特的香,常喝的人會感覺香甜、香甜的。
次的生普,會有苦膽的苦,就是所謂的苦而不化,且澀。或者還有其他的雜味。所以,真正的古樹是不會有雜的其他味道的。苦越涼,香甜味越重茶樹樹齡越大。
如果都用煮呢?變量減少的情況下,是不是反過來推斷出茶葉的厚薄、滋味和茶韻!
3..平時怎麼煮對于平時喝茶,煮不好就會出現投茶過量或過少的問題,好茶與一般茶的問題之後,就可以煮自己喜歡的好茶了。
4.解決什麼茶适合存放的問題很多專家說:苦澀不是存生普的标準,而是内質,一般的沖泡,對于初學者來說就比較難于界定,什麼是内質呢?喝不出來?那就煮一煮試試。
投茶量依自己喝茶的量或淡來決定,大多數茶友一壺500cc煮茶壺投入5克足已。以自己品飲習慣進行加減。如果有條件,用高溫烤一烤(不至于焦),滋味更甚。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評論、轉發!
我是茶香百味,關注我,學習更多紫砂/茶類實用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