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中有一部分損傷是關節周圍的肌腱拉傷,這部分損傷多數可以恢複,是踝關節各方向超範圍運動、過度拉伸肌腱後造成的。常見的損傷肌腱是趾伸肌腱、胫後肌腱、腓骨長短肌腱、踇長屈肌腱。
趾長伸肌腱的拉傷多發生在足趾的極度彎曲情況下,表現為足背疼痛,如果有足總伸肌腱鞘積液就會出現足背腫,但是這種足背腫是局限性的,呈肌腱走形方向的,與心腎功能不全的足背彌漫性腫不同。腓骨長短肌腱的拉傷表現為外踝後側的疼痛和腫。一般性的拉傷休息和固定後可以治愈,但是腓骨長短肌和外踝間的支持帶如果發生斷裂,不及時固定和在後踝壓墊會遠期産生腓骨長短肌脫位,即中醫講的“筋出槽”。
而比較隐匿的是胫後肌腱和踇長屈肌腱拉傷,這兩個肌腱拉傷發生在踝關節極度外翻和背伸時,這兩條肌腱均在踝管内,由于踝管位于内踝後方,且周圍有骨性結構,容易在扭傷時由于受創骨性組織卡壓而産生腱鞘積液,腱鞘大量積液時,内踝後方會腫痛,由于此處的空間小,組織多,還有的人會因為熱敷或外用中藥泡洗時疼痛加重,甚至引起小腿後側的疼痛,所以如果判斷是胫後肌腱拉傷,最好不泡腳不熱數。我曾經有一例病人就是胫後肌腱拉傷後反複熱敷、中藥外洗後轉為胫後肌腱炎,小腿後側疼痛無法行走,最終手術治療,在術中發現胫後肌腱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後變得很粗,是正常肌鍵的五倍租!最後将完全變性壞死的肌腱切除一部分後,經過半年康複才最終治愈。#踝關節# #肌腱# #清風計劃# #膝關節扭傷# #筋出槽#@健康中國@頭條健康
本文是蔣科衛醫生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