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SCI?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創刊于1964年,
SCI從全球數萬種期刊中選出3300種科技期刊,涉及基礎科學的100餘個領域,這些科技期刊稱為SCI期刊。每年報道60餘萬篇最新文獻,涉及引文900萬條。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
3.什麼是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縮寫:IF),影響指數或譯數、影響系數,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标,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創始人尤金·加菲得在1960年代創立,其後為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重大革新。
4.SCI為什麼要分區?
期刊的IF每年不斷浮動,把IF定值作為學術評價指标不适合,而且不同學科領域期刊的影響因子差異很大,僅憑IF不能直觀地比較不同領域的期刊。于是,把同一學科領域的期刊,按IF大到小做排序後,劃分入不同區域。那麼,隻要是某領域1區的期刊,就是該領域的頂級刊物,直觀反映該刊在領域内的水準和大緻排位。
JCR分區:科睿唯安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将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别,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4個區:
影響因子前25%(含25%)的期刊為Q1區;影響因子位于25-50%(含50%)為Q2區;=影響因子位于50-75%(含75%)為Q3區;影響因子位于75%之後的期刊為Q4區。
中科院分區: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天文、工程技術、醫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13 大類。然後,将13大類期刊分各自為4 個等級,即4 個區。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劃分,前5% 為該類1 區、6% ~ 20% 為2 區、21% ~ 50% 為3 區,其餘的為4 區。
5.我們該看哪個分區?
國内大部分的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科研業績獎勵、職稱評審等,均按照中科院分區進行加權計算。
但是,由于中科院的分區遭到了很多無情的diss,所以,現在有些學校已經明确表示要與國際接軌,使用科睿唯安SCI期刊分區标準,所以,具體怎麼看,最好是看你們學校/單位認哪個。(說了等于沒說系列。。。)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說這麼多,關注我,了解更多科研的事~
作者:中科院博士,留美博後搬磚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