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方劑思維導圖?如果談起被注解最多的書籍,我們會想到儒家的四書五經,因為中國幾千年來都是儒家的文化占據主導的地位;會想到《周易》,被傳為諸經之首,就連儒家的聖人孔子,都愛不釋手,多次注解,終于有了韋編三絕的美談;會想到《老子》、《莊子》,心随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的自在;如果是學中醫的,還可能會想到《黃帝内經》,中醫理論的奠基之作但這些通通都不是,說出來可能讓你大吃一驚,被注解最多的竟然是《傷寒雜病論》古代注解《傷寒雜病論》的人至少有四百本書,算上現代的何止上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傷寒雜病論方劑思維導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果談起被注解最多的書籍,我們會想到儒家的四書五經,因為中國幾千年來都是儒家的文化占據主導的地位;會想到《周易》,被傳為諸經之首,就連儒家的聖人孔子,都愛不釋手,多次注解,終于有了韋編三絕的美談;會想到《老子》、《莊子》,心随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的自在;如果是學中醫的,還可能會想到《黃帝内經》,中醫理論的奠基之作。但這些通通都不是,說出來可能讓你大吃一驚,被注解最多的竟然是《傷寒雜病論》。古代注解《傷寒雜病論》的人至少有四百本書,算上現代的何止上千。
這些中醫學者從多方面來解剖《傷寒雜病論》,才讓我們看到如此蔚為壯觀的景象。有人從六經解釋,有人從六氣解釋,有人從髒腑解釋,有人從經絡解釋,有人從病因解釋,有人從六病解釋等等,各持己見,便有了一人一本《傷寒論》。無可厚非,這些都從側面延伸了《傷寒雜病論》,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傷寒雜病論》。
甚至有一些學者提出大膽的想法,《傷寒雜病論》的方劑不是張仲景所創立的,張仲景隻是把以前積累的方劑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可能對其中的部分方劑稍微做了改動,大部分都是收集以前的經驗方,因此簡稱為經方。
這種學術的問題并沒有什麼不适合的地方,但是他們找的治療支撐,就可以說得上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他們持此觀點的最主要依據,在《傷寒論》中有一個條文: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他們便洋洋得意,認為找到了其中的破綻。新加二字難道不是最好的證明嗎?其他方劑沒有新字,這個方子是新加上去的,剛剛創立的。所以隻有這一個是張仲景自己變化的方劑,其他的經方都是張仲景收集、摘錄得來。
乍一聽,這個說法完全符合邏輯,沒有一絲漏洞。讓我們以為真的是張仲景僅僅加減了其中的一個方劑,而且張仲景又十分真是的記錄了下來。
真實的情況是這個樣子嗎?我們再來看一眼,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後的一段小字,右六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桂枝湯,今加芍藥、生姜、人參。
其中的本雲要敲黑闆,劃重點,原來《傷寒論》是宋代校正醫書局為了滿足醫學的需要,首先收集了曆代流傳的《傷寒論》殘本,講這些隻言片語重新整理、校訂。但是宋代人亦具有實事求是的優良品質,對于這些原始文字,不增不減,對于有疑問的加以評注,基本上保全了《傷寒論》的原貌,可謂功莫大焉。
本雲就是原本是怎麼記載、記錄的,新加湯原本是怎麼記錄的呢?桂枝湯今加芍藥、生姜、人參,簡簡單單,就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了幾味藥,并沒有新加的字眼存在,在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等方後,亦後本雲桂枝湯今加附子、厚樸、杏仁等同樣的論述。可見此論述完全站不住腳。
其實很多人注解《傷寒雜病論》就是一廂情願,在《傷寒雜病論》中尋章摘句,斷章取義,隻為證明自己觀點在經典中可以找到依據,完全忽略了《傷寒雜病論》的原貌。這種不以仲景言解仲景意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