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煩躁不安、手腳心熱、口幹口渴、夜裡還經常有盜汗的情況、伸出舌頭會發現舌質是紅的、舌苔薄或者少甚至出現無苔的情況?如果你有上述這些症狀的話,那就多半是陰虛内熱體質了,并且,往往内熱越重舌質紅得越明顯。那麼出現了陰虛内熱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李醫生就來跟大家說說陰虛内熱的問題。
大家知道,陰陽是對立制約的關系,所以陰虛内熱的産生要麼是陰不足要麼是陽偏盛。陰不足顧名思義就是我們體内屬陰的物質不足了,那麼哪些物質是屬陰呢?像我們體内的津液、血液等等這些物質就是屬陰的,如果是先天的原因,我們本身就長期存在着陰津虧虛的情況,陰無法制約陽氣就會産生内熱。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陽氣偏盛,長時間患有一些熱病,耗傷陰液,或誤用、過用溫燥藥物等,導緻陰津虧虛,水不制火而引起内熱。
陰虛内熱的人常常會有這些症狀,比如手足心熱、煩躁、少寐多夢、盜汗、口幹咽燥,舌質紅,或有裂紋,苔少甚至無苔,脈細數。那麼陰虛内熱該如何治療呢?李醫生今天就教你兩味藥,養陰生津、清熱涼血。
首先第一味藥就是麥冬。麥冬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之功。麥冬是一味又涼又潤的藥物,所以能清熱邪、通結氣、潤肺胃。麥冬在治療三焦溫熱之邪所緻的傷陰病證中具有獨特功效,為治療溫病過程中陰液耗傷的重要藥物。吳鞠通認為麥冬“能補能潤能通” ,即補胃陰、潤肺燥、通肺氣。所以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們的陰虛内熱。
其次第二味藥就是生地黃。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總結生地黃功效:“性味甘、苦、寒,清熱生津,涼血,止血。”血分熱盛,難免耗傷陰液,而生地黃清熱涼血,可洩血熱,又可養陰生津,津液可注之于脈,化以為血。津血同源,皆為陰,所以生地黃涼血又養陰,洩血熱,清肝熱,兼滋養陰血。現代研究表明其具有增強免疫、促進生血、降血糖、抗腫瘤、降壓等作用。所以生地黃能很好地清除我們體内的濕熱之毒同時又補充陰液,真正做到了清熱涼血又養陰生津。
以上就是改善陰虛内熱效果非常好的兩味藥了,一味麥冬養陰生津,一味生地黃清熱涼血,熱邪去了,同時陰液又補上來了,我們的陰虛内熱才能得到緩解,你學會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