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蝦子氣泡病怎麼防治

蝦子氣泡病怎麼防治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7 17:12:50

蝦子氣泡病怎麼防治(史上最全的對蝦腮病的診斷)1

蝦子氣泡病怎麼防治(史上最全的對蝦腮病的診斷)2

蝦子氣泡病怎麼防治(史上最全的對蝦腮病的診斷)3

蝦子氣泡病怎麼防治(史上最全的對蝦腮病的診斷)4

必讀/對蝦腮病的診斷

蝦子氣泡病怎麼防治(史上最全的對蝦腮病的診斷)5

蝦子氣泡病怎麼防治(史上最全的對蝦腮病的診斷)6

近幾年,對蝦的紅體病、白斑病已受到了養殖業者的高度重視,而對蝦的腮病卻往往容易忽視。生産中,有的池塘常因腮病嚴重而不得不中途排塘;有的又因腮病治療不及時而誘發了紅體病、白斑病;也有的是防治措施不力,不得不提前收蝦,緻使養殖收益大幅度降低。事實上,腮是對蝦的重要呼吸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水中的溶解氧擴散到血液中,同時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由于對蝦腮絲的細胞壁很薄,且必須長期與複雜多變的水環境直接接觸,而使腮非常容易受到刺激或成為寄主發生病變,其病變程度直接關系到對蝦的呼吸、代謝、生長和健康。一般而言,健康蝦腮具有如下特性:腮蓋光滑、半透明,腮絲平滑、幹淨、整齊,略有彈性,無異物附着。凡不符合以上特征者均視可為病腮。具有病腮特征的蝦病即可稱為對蝦腮病。腮病的分類方法很多,如可依病原和病因分為細菌性、真菌陛、附生原生動物、附着藻類、水質惡化、營養不良等。但在現今大多數池塘尚不具備顯微檢驗,還不能确定病原的條件下,為了更直觀、方便,現僅依病腮的表面症狀将腮病劃分為:腫腮病、黑腮病、爛腮病、綠腮病、紅腮病、黃腮病、氣泡病、蟲腮病,共八類。筆者根據多年臨塘經驗,對上述對蝦腮病的症狀、病因、防治分别總結如下,僅供業者參考。

一.腫腮病

症狀

分兩種情況,一是腮絲水腫,初始腮絲呈白色,而後灰白色,腮絲腫脹,腮部明顯腫大,腮小葉上的細胞空泡、變性,有的無細胞的完整結構,重者萎縮變形成皺褶狀。病蝦明顯呈現頭大身子小,遊動緩慢,離群浮邊;二是腮蓋内膜腫脹,初始内膜有液泡,内有透明液體,而後變成透明果凍狀物體充塞在腮蓋兩側,腮蓋邊緣透明變薄,并向裡彎曲。

發生原因

具體原因尚無定論。第一種情況多發生在放苗後l周至2周,特别是在水環境劇烈變化之後最易發生,其原因可能是對蝦免疫力降低,水鹽平衡系統出現障礙所緻;第二種情況多發生在高溫季節,其原因可能是蝦體抗炎反應形成。本病并非是爆發性疾病,一般發病率不會超30%。

防治方法

第一種情況,降低投苗前後的水環境差别,特别是鹽度差;及時投喂高質量餌料,提高對蝦體質;适時進行水環境消毒;局部潑灑0.3ppm的恩諾沙星。第二種情況,适當肥水,添加生物制劑,提高水體抗突變能力;投喂抗菌藥餌;脫殼前注重水體消毒。

二、黑腮病

症狀

也分二種情況,一是病蝦鰓區出現灰黑色條斑或整體灰黑,鏡檢可見鰓絲上黏附數量不等的污物,輕者仍可進食,重者浮邊呈浮頭狀,不久即因呼吸衰竭而死。。二是腮絲末端出現燒灼狀病變,發病初期,肉眼看不出明顯症狀,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辨别,發病中後期,腮絲病變加劇,肉眼可見明顯的條狀或片狀黑腮。此症危害是鰓絲細胞壞死,失去呼吸機能,進而影響蝦的攝食和生長,尤其是在蛻皮期或低溶氧時均也可引起大批死亡。這二種情況如不及時救治,久之也可轉為爛腮病。

發生原因

均為非生物因素引起。第一種情況是由水變造成,比較常見,是水變後死亡的生物屍體,聚集成團絲狀,粘附在對蝦的腮絲的結果。用燒杯觀察變水,有的有大量懸浮呈絲狀或細棒狀的污物,俗稱“泥鳅水”,污物具黏性,鏡觀有原始動物腐生。此症俗稱“糊腮”,發病較急,多出現在有機質豐富且環境變化較大的中後期,處理不當可造成大量死亡或被動收蝦;第二種情況比較複雜,但不常見。多因水中毒物如重金屬、氨、亞硝酸鹽侵害腮絲,引起腮絲呈燒灼狀病變,另外,食物中長期缺乏維生素C也能引起此症。

防治方法

防止變水和有毒物質的産生可預防本病的發生。而治療也應該針對這兩個原因。第一種情況,“糊腮”發生後,要及時了解“糊腮”情況,了解水變程度。輕者消毒、換水、重新培水即可,重者應該首先強力增氧,投放增氧劑,2小時後,施放殺蟲劑,第二天換水30%,再培水。第二種情況,在換水或投放解毒劑的同時,投喂添加維生素C和抗菌的藥餌,連續5天。

三、爛腮病

症狀

鰓絲呈灰色、黑色,腫脹、變脆,然後從尖端基部潰爛,壞死的部分發生皺縮或脫落,病蝦整個鰓部發黑、腫脹、鰓絲腐爛,軟骨外露,有污泥。嚴重的邊緣缺損,個别有白色絮狀物,多發于規格6cm以上的對蝦。

發生原因

病原是弧菌、氣單胞杆菌。病因有:蝦池底有機物多,污染嚴重,消毒清淤不徹底;放養密度過大,過剩的餌料和大量的對蝦代謝物使水體環境惡化;蝦苗質量差,蝦苗近親繁殖,蝦本身的抵抗力減弱;環境變化太快,造成蝦大量蛻殼或受傷,使蝦成為病菌易感體;蝦塘之間隔離不夠嚴格,造成病菌感染等。每次暴雨或寒潮後都是對蝦發病的高峰期,其它的幾種腮病都可繼發細菌感染轉變為爛腮病。

防治方法

投放健康蝦苗,精準投喂,保持水質、底質優良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治療方法是,首先停食2次,然後增加溶解氧含量,投放消毒劑;有寄生蟲的應先殺蟲一次,次日再消毒,爛腮嚴重者,隔日再次消毒一次。第二天換水或投放水質、底質淨化劑。在消毒、殺蟲、淨水的同時,投喂抗菌和免疫藥餌,連續5天。抗菌藥物的選用最好提前進行藥敏試驗,使藥物具有針對性。投放消毒劑時應該注意不要造成浮遊植物的大量死亡,并注意進行立體消毒,以提高消毒效果,消毒後三天還要注意調整藻相和菌相,使之平衡。

四.綠腮病

症狀

對蝦腮部腫脹呈現綠色,輕者腮絲呈綠斑,重者蝦體也呈綠色。

發生原因

是因水質清瘦,底栖綠藻和底栖裸藻大量繁殖,并附着在對蝦腮絲和體外而成。危害是阻礙對蝦呼吸,影響對蝦生長。

防治方法

适當肥水并保持一定的水色,即可預防本症發生。輕者可直接進有優良藻類的水并投放速效肥水素,重者可先使用茶麸促蝦脫殼,再引進優良藻類的水和肥水。

五.黃腮病

症狀

對蝦腮部呈土黃色而名,頭胸部兩側腫大、鰓絲水腫。

蝦子氣泡病怎麼防治(史上最全的對蝦腮病的診斷)7

發生原因

弧菌、假單胞菌、絲狀細菌感染和矽藻附生是本病發生主要原因。細菌感染多發生在暴雨後,絲狀細菌感染多發生在養殖密度大、有機質多的池塘,矽藻附生多發生在水質清瘦池塘。本病如不及時治療,可形成爛腮病。

防治方法

定期消毒,保持水質、底質優良和一定的肥度是預防措施。治療方法是,由細菌感染時,使用刺激性的小的速效消毒劑及時消毒池水,控制緻病菌的數量,3天後投放生物制劑并适當肥水,同時在停食2次後,投喂抗菌藥餌5天;由絲狀細菌感染時,使用淨水劑降低有機質含量,然後使用螯合銅或中藥控制真菌的繁殖,同時投喂抗菌和免疫藥餌,由矽藻附生時,其措施同綠腮病。

六、紅腮病

症狀

腮部呈淺紅色,無附着物,稍腫,頭胸甲大,腹部瘦小。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鰓部有樹枝狀的紅色素,病症越重,顔色越變深。輕者僅活力較差,但仍能正常攝食,重者則發展為蟲腮、爛腮。

發生原因

長期缺氧或體弱抵抗力差并在鰓部組織受損的情況下,受到細菌的二次感染,使鰓部紅色素擴張而變紅。

防治方法

迅速增氧;加喂優質鮮活餌料,并在配合餌料中拌入氟苯尼考,用量是39/kg,每天二次,連喂5天;用0.4ppm溴氯海因消毒水體一次。

七、氣泡病

症狀

對蝦行為異常,頭胸部擡高,似浮頭狀,遊動不規則,直至伏在水面而亡。

發生原因

水體内氣體含量過高,微小氣泡進入腸道或腮部所緻。氣體一般是氧氣、氮氣和氨氣。多發生在育苗期和蝦苗下塘或倒塘後。

防治方法

放苗和倒塘前充分曝氣,勿使氣體過飽和,以及盡量減少溫差和鹽差是預防本病的方法。治療方法是:适量換水,換氣體含量正常的水是最好的措施;潑灑食鹽2ppm4ppm。

八、蟲腮病

症狀

病蝦鰓部随病情由輕到重由淺黃色、土黃色至黑褐色,行動緩慢、呆滞,攝食量減少,對蝦呼吸困難,體質下降,蝦體表面可看到一層灰黑色絨狀物,污濁難看,手摸有滑膩感。從外觀症狀基本可以診斷,确診則在低倍鏡下觀察到較多蟲體即可。

發生原因

由固着類纖毛蟲、吸管蟲和固着輪蟲附着在腮絲、體表上而成。本病多發生在池水肥度大、有機質含量高的池塘。主要危害是,影響蝦的呼吸和正常生長發育,嚴重時引起脫殼困難而死亡。

治療方法

适當換水、定期投放生物制劑,保持優良的池塘生态環境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治療上可采取投放消毒殺蟲劑、淨水劑、生物制劑、免疫促長劑等,也可使用茶麸促脫殼後換水。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消毒殺蟲劑和茶麸時應首先保證對蝦體質優良,否則易造成對蝦死亡。

以上腮病常同時或先後發生,需認真辨清病因、病原、病程,綜合防治。

END

來源:中國百科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