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後将分成四類: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改為企業;從事公益服務的改為公益類事業單位,包含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承擔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職能的事業單位劃入行政類。那麼,改革後的事業單位還有編制嗎?編制重要嗎?待遇怎麼樣?下面就跟着小編來簡單了解一下吧。
改革為企業的事業單位通常是一些地市的經濟開發區,采用編制封存。編制封存,是指就是入職事業單位後,會正常辦理編制手續,但是會在檔案中備注封存字樣。這樣做是為了打破事業單位原體制中的身份界限,實行按照崗位設置及任職條件,以民主、公開、競争、擇優的原則,依程序競聘上崗,建立起“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工資能高能低”的用人機制。
改革為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将繼續保留原有事業單位性質不變,員工編制制度也基本保持不變。
改革為公益二類的事業單位,高校和醫院會取消事業編制,但保留事業單位的性質,新進入的教師、醫生都不再具有事業編制,随着以前老教師、醫生的退休,逐步收回編制。
改革為行政機構的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身份上便是參公事業編,在一些公務員編制比較富裕的地方,參公事業編人員調動為公務員基本沒有很大障礙。
所以,事業單位改革後還是有編制的,我們一直在強調事業編制,那事業編制到底有重要呢?
首先你要了解,事業單位裡的工作人員有兩種,一種是有編制的,即在編人員,也是大家常說的“正式工”,是事業單位的主體,在編人員與單位簽訂的是聘用合同,注意這個聘用合同不是勞動合同,在編人員與事業單位之間不是普通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而是一種特殊的人事關系,由《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這部單獨制定的法規予以規定和約束;另一種工作人員則是沒有編制的,即編外人員,也是大家口中常說的“派遣員工”、“臨時工”,編外人員進事業單位,一般通過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直接跟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務派遣合同,由勞務公司派遣到事業單位工作,日常工作受事業單位管理,但是勞動關系不在事業單位,而在勞務派遣公司。
舉一個例子:
A有編,工資總收入一年8w,包括績效和獎金,五險一金,科級。
B無編,工資總收入4w,他沒有績效,沒有獎金,沒有房補,單位隻給他交了醫保和養老保險,公積金都沒有。
剛上班時,兩人工作基本一樣,都是比較累的,A的還多一些,主任說有一些重要工作不能随便給别人做,他的意思就是某些工作不能給無編制人員做,A覺得主任還是對他有一些偏見。
上班幾年後A提成副主任了,A之前手裡的所有業務都分給了别人,接了調到别的科室副主任的活,工作量輕松了很多,B工作量加大。
可見,雖然都在一個單位工作,但是由于合同性質和勞動關系不同,導緻彼此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
那麼在事業單位,有編制,到底重不重要呢?
有編制就意味着穩定!
在編人員與單位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到期後一般都會續簽,可以一直幹到退休,工作沒有重大過錯,基本上很難被裁員,有多難?隻有出現以下幾種情形才會被裁: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連續曠工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計曠工超過30個工作日的,事業單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受到開除處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調整工作崗位,或者連續兩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業單位提前30日書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相比《勞動合同法》裡對企業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在事業單位要開掉一個在編人員,那真是太難了!但是如果要裁掉一個編外員工,那就容易得多了,而且合同到期很可能就不續簽了。
有編制就意味着有好途!
在編人員是有級别的,可以晉升,而薪資福利待遇這些都會随着職級的晉升而增加。還可以評優、評先進、評職稱。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交流。而編外員工則沒有這些。
有編制就意味着有“錢”程!
事業單位的工資構成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三大部分組成。
基本工資分為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
崗位工資是體現工作人員所聘崗位的職責和要求。分為:專業技術崗位(設13個等級)、管理崗位(設10個等級)、工勤技能崗位(設5個等級),每個崗位等級對應一個工資标準。
薪級工資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和資曆。
專業技術崗的崗位工資從1000餘-6000餘不等,薪級工資從200餘到7000餘不等;
管理崗的崗位工資從1000餘-6000餘不等,薪級工資從200餘到7000餘不等;
工勤技能崗的崗位工資從1000餘-2000餘不等,薪級工資從200餘到2000餘不等。
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實績和貢獻。事業單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内按照規範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例津貼補貼如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特殊崗位津貼補貼等。
按照事業單位改革要求,基本工資占工資收入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同時,國家還将推進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
改革為企業的事業單位,實行的是崗位績效工資制,人員薪酬将與業績挂鈎。
改革為公益一類、公益二類的事業單位,其組成人員主要是教師和醫療從業人員。從目前的改革成果來看,一是教師工資收入将穩步提升。“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是教師工資調整的總基調。二是醫療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将随着醫療體制改革步伐而進行結構性調整,體現醫療行業特點的公益性績效薪酬制度将建立并完善。提升固定薪酬占比,減少“灰色收入”,增加“陽光收入”,提升基層醫務人員薪酬增長速度,實現激勵與約束兼顧,穩步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
改革為行政機構的事業單位的參公事業編人員,在職級、車補等待遇上與公務員基本相同。
而編外人員往往隻有基本工資和很有限的福利,沒有獎金,沒有補貼,社保可能按最低來交,公積金都不一定有,待遇上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哪怕做同樣的工作,收入可能隻有在編人員的一半!
有編制就意味着有地位!
有編人員在單位更有地位,更有優越感和榮譽感,基本的權益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領導一般不太敢随意壓迫,同事關系也會更加和諧;編外人員則不然,工作量大先不說,相對就比較容易受到區别對待甚至變相歧視。在事業單位,往往是有編制人員是一個圈子,非編人員是另一個圈子,表面看都在一起工作,實際上存在于兩個空間。
所以,去事業單位工作,獲得事業編制是第一要務,如果沒有事業編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慎重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