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你救救我爸爸,求求你救救我爸爸。“一個5歲的小女孩抱着醫生的大腿死活不肯撒手,稚嫩的聲音已經哭到嘶啞,令人心疼不已。
女孩的父親李先生今年剛滿30歲,應酬完客戶回家後,在和女兒玩耍的過程中,突然暈倒,全身出汗、喪失主觀意識。随後被120緊急送到醫院,但是醫生到達時,李先生就已經休克,路上醫生們緊急搶救。
檢查發現,在使用升壓藥的情況下,李先生的血壓仍然很低,隻有78/54mmhg,心率反而達到了130次/分。李先生被送到醫院時,檢查确診為心肌梗死,經過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最終搶救無效離世。
年輕人猝死并非個例,新聞播報中,我們經常看到有“身體不錯”的小夥子在球場上猝死;有在校學生跑步時猝死;有年輕人在夜宵攤喝酒猝死.......
猝死永遠都不會嫌你年輕。究竟是什麼扣動了猝死的扳機?
一、為什麼年輕人猝死頻發?其實猝死是“蓄謀已久”
2019年《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中有數據指出:國内20-29歲年輕群體中,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高達15.3%,年輕化趨勢顯著增加。
同年11月,王增武教授和高潤霖院士在圍繞着心衰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國内35歲以上人群心衰病發率1.3%,比十幾年前心衰發病率增長了44%。
究竟是什麼一步步把年輕人推向了猝死的深淵?
1、不良的生活習慣
情緒激動、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吸煙喝酒等等,很多人覺得不良的生活習慣沒什麼大不了,最多也就是影響睡眠,其實有時候它們也可能在緩慢地“殺死”你的身體。
醫學期刊《中國急救醫學》在2020年發表過一篇研究,該研究通過5516名猝死患者的屍體解剖證實:年輕人猝死原因中情緒激動、過度疲勞、血容量變化各占比26%、25%、8.95%,還有酗酒、過量飲食、慢性損傷等等。
2、心腦血管疾病
大衆一直認為心腦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困擾,但其實心腦血管疾病早就有了年輕化的趨勢,并且成了年輕人猝死的風險因素。
美國心髒協會刊物《循環》曾發表過一項研究成果,該研究通過對美國和波蘭共3775位心髒猝死患者進行調查,發現中老年患者主要猝死因素是冠心病,而其中平均年齡為26歲的186位年輕患者猝死原因主要有3類:緻死性心律失常占31%、冠狀動脈疾病占22%、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占14%。
3、環境因素
人體在冬季基礎狀況會變差、血管彈性也不佳,很容易出現血壓驟變,而引發心源性猝死。同樣的深夜迷走神經功能減弱,交感神經容易受外界刺激而興奮,增加心髒疾病的發作風險。值得警醒的是,熬夜成為了不少年輕人的常态,因而導緻了猝死風險的升高。
二、熬夜時,心髒突然“咯噔”一下,是猝死的信号嗎?
心髒是人體的“動力源泉”,一旦它出現問題,就會給全身帶來健康風險,甚至是生命威脅,在它工作時,人們也可以感受到心跳,但是有時候有的人會發現心髒突然異常跳動,就像“咯噔”一下,于是懷疑自己患上心髒病,這其實是早搏。
心髒的主要結構是“左右心房 左右心室”,有的人會将其比喻為兩室兩廳,心髒會在窦房結的控制下收縮、舒張,将血液導向該去的地方,這一收一縮就形成了心跳,但是有時心髒提前跳動,又出現短暫的停頓,敏感的人就會發現異常,這種情況就是心髒早搏。
心髒早搏屬于心律失常,普通人吸煙酗酒、壓力過大都有可能發生,輕微時很難發現,嚴格來說,并不算心髒病,但是人體的心跳是有規律的,如果頻繁發作就有可能影響心髒排血功能,嚴重時心律失常會影響生理機能,甚至導緻猝死。因此一旦出現問題應該重視起來,及時地查明原因,排除風險因素。
三、猝死之前,身體會發出3個信号
猝死意味着人體出現了重大的病理性變化,而這種變化一般不是毫無征兆地突然發生,猝死來臨前,會引起人體的某些反應,這些信号一定要重視。
醫學期刊《中國急救醫學》的研究内容介紹:猝死患者往往會表現出呼吸困難、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胸悶胸痛、腹痛抽搐、意識模糊、心慌心悸等等症狀。
北京世紀壇醫院銀鵬飛醫生也提醒:猝死發生之前,患者們最常見的3個征兆分别是胸痛、胸悶、心前區不适等。
異常一:猝死患者會感受到胸部形成壓迫感,胸悶或胸痛,導緻心慌乏力。
異常二:有的患者猝死前會經曆3-5分鐘胸悶,伴随着暫短發作的心絞痛,此時說法和吞咽都較為困難。
異常三:很多患者在勞累過度、情緒激動或者吃太多後,還可能有血壓變化,低血壓伴随着呼吸困難、冷汗直流的症狀。經過休息後确實有所緩解,但是最好就醫檢查,切勿放松警惕。
另外,少數患者猝死前還可能出現牙疼、嗓子疼、左胳膊疼等奇怪症狀,發作時間長短不一,如果伴随着心胸不适,就要提高警惕了。
四、遠離猝死,做好以下4點
猝死是對生命的巨大威脅,我們可以提前通過一些措施來預防猝死,4件事一定要做好。
1.避免過勞
生活中,一定要合理規劃工作量,把握工作強度,安排好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中午抽空睡15-30分鐘有助于恢複精神、消除疲勞,建議大家養成午睡的習慣。
2.科學運動
運動對身體是一種鍛煉,也是一種挑戰,如果不能合理運動就會傷身。建議大家運動前充分熱身,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盡量循序漸進,從溫和的運動開始,比如:跑步、騎自行車、打太極等,期間注意補充水分,運動完要記得放松。
一般運動前後熱身和放松的時間要分别占運動時長的10-20%,如有必要還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環境狀況、天氣變化等綜合判斷是否适合運動。
3.緩慢用力
日常發力時,要緩慢,因為人體肌肉活動也是需要時間的,比如:搬運貨物、上廁所、活動身體、運動等等,善于用力,才可以做到力大而不傷身,尤其是便秘患者更要重視。
4.控好三高
三高是猝死的高危因素,想要防止這一點,就要做到按時吃藥、堅持監控身體指标、定期體檢。另外飲食上也要注意少油、少鹽、少脂、少糖,盡量避免心血管疾病風險。
“珍愛生命,從我做起”,這句話大家并不陌生,但實際上很多人卻被一些不良的習慣慢慢損傷身體,埋下了猝死的隐患。小妙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視和愛護自己的身體,如果發現異常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做健康的守護者。#健康真知計劃#
參考資料:
[1]《熬夜時,心髒突然“咯噔”一下是怎麼回事?》.生命時報.2021-07-17
[2《5516例猝死者解剖數據告訴你,“心髒”最怕的兩件事是什麼》. 生命時報.2020-05-13
[3]《28歲年輕人猝死!所有猝死都是“蓄謀已久”!當身體出現三個異常一定要留心!》.健康時報.2022-02-2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