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發來幾張圖,看完給我吓一跳。
太揪心了!
滿媽相信,粑粑麻麻們在「給娃吃什麼」上,已經是小心再小心。
但許多危險藏在看起來安全的地方,讓我們防不勝防。
今天,滿媽特意把能想到的「危險水果」做了個合集,希望給大家提個醒!
01這個季節,最該防的水果是?冬棗!
作為秋冬水果圈的“團寵”,冬棗小小個頭,卻堪稱VC之王。很多媽媽會給娃買來吃。
但冬棗的核非常堅硬,一不小心就會卡喉。
另一方面,即便娃躲過卡喉,把它吞進了肚子——中間粗兩頭尖的棗核也有可能刺破食道、腸道或直腸壁等部位,引發危險!
所以,不建議1歲以下的娃吃棗。
1歲以上的娃可以吃(不能因噎廢食是不~),但要特别小心:
02容易過敏的水果,謹慎吃
芒果
含有很多刺激性物質,哪怕隻沾到皮膚,(敏感的人)也會感到騷癢難耐。
△國産電視劇動不動就有吃芒果過敏的梗
食用建議:
一定要給吃的話,别讓娃啃着吃,切成小塊,少量先嘗試。吃完立即洗臉漱口。
猕猴桃
容易引起皮膚過敏,還會出現舌頭腫、脹,嘴和喉嚨發癢。
食用建議:
1歲以内最好不要給娃嘗試;1歲後的寶寶第一次也要先少量試吃。
菠蘿
含有菠蘿蛋白酶,有些寶寶吃了會嘴唇腫脹、舌頭刺痛、皮膚癢。
但這種易引起過敏的物質,高溫會變性。
食用建議:
一定要給娃吃的話,把菠蘿切丁,在開水裡煮一下再給娃吃,口感也會更好。
荔枝、桂圓、車厘子
這些水果含糖、酸多,留在口腔,容易滋生細菌,引起發炎。
食用建議:
吃完後及時漱漱口。另外,給娃吃這類有核的水果,家長最好貼身伺候,注意别讓娃卡到!!!
03僞“水果”盡量不給娃吃水果幹
像風幹、曬幹、用烤箱、微波爐烤幹的水果,沒有加入任何的調味品,營養成分也沒大量流失,還算是比較健康的“零食”。
不過,既然是零食,當然不能經常給寶寶吃,更不能替代新鮮的水果。
因為幹燥後的水果幹,有大量的糖分,娃經常吃,容易出現肥胖、齲齒等問題。
健康的吃法:
一周吃1~2次,每次不要超過15~30克。
水果脆片
一般水果脆片都是油炸型,脂肪含量高達20%左右,對于寶寶來說可是嚴重超标。
長此以往易影響寶寶主食攝入,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的情況。
建議:
這類“水果”盡量讓寶寶少吃,最好不吃。
果汁
媽媽們會覺得,果汁是水果榨出來的,去掉果渣營養隻會更好,不會更差。有句話不是說,「濃縮就是精華」嗎?
實際上,它仨的營養排名是:
水果 > 果泥 > 果汁
也就是說,千辛萬苦榨出來的果汁,到頭來還不如直接吃水果來的有營養。
而且,水分會占肚兒呀~孩子本來胃容量就小,喝果汁喝個「水飽」可不就沒肚子吃飯和喝奶了!
2017年美國兒科學會指出:未滿1歲的嬰幼兒不建議喝純果汁(勾兌的更不能喝)。
果脯蜜餞
糖炒山楂、菠蘿幹、杏幹等果脯添加劑實在太多了,沒啥營養不說還容易讓娃養成嗜甜的飲食習慣。
一旦寶寶習慣了“重口味”,以後再想讓他吃點清淡健康的食物,那可就難咯~
建議:
1歲以内的寶寶尤其别去嘗試,攝入過多的調味品易造成鈉含量超标、加重腎髒負擔,影響其他營養吸收 ~
04爛水果看情況,決定吃不吃1、「發黴的」水果,趕緊扔!
怎麼判斷發黴呢?
看起來毛毛的;
顔色發綠、發灰、發白、發紅等;
帶黴味的;
有酒精味的。
比如長了青黴的蘋果橘子、長了白毛的草莓、葡萄、紅心甘蔗。
2、「撞傷、碰傷、凍傷的」水果可以吃,但要盡快
比如不小心掉地上「受傷」的蘋果、被凍傷的香蕉……盡快切掉「壞」的部分,剩下的是可以吃哒。
(别問為啥「壞水果」也分這麼細,問就是賢惠「窮」。)
如果分不清這個「爛」到底是發黴還是受傷,你猶豫了半天,聽我的,還是扔了吧~
說到這兒,有家長又要抓狂了:這不能吃那不能吃,那麼,還能放心給娃吃啥水果?
這個季節,葡萄、梨、蘋果、柚子、橙子、橘子、山楂(不要空腹大量吃)都可以吃。
當然,任何水果都不能貪多,适量為宜。
附贈一份「寶寶每日水果推薦量」表,覺得有用,可以打印出來貼冰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