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豬場腹瀉疾病又開始增多,豬群症狀各不一樣,本文從常見的腹瀉疾病入手,介紹不同腹瀉的防治措施:
1.仔豬白痢:
由緻病大腸杆菌引起,多發生于10-30日齡的仔豬,呈地方性流行,季節性不明顯,發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無嘔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狀糞便,體溫不高,病程為急性或亞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有效,同樣使用長沙綠葉公司生産的護仔安或者急救包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2.仔豬黃痢:
病原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腸杆菌。7日齡以内多發,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豬少有嘔吐,排黃色稀糞,病程為最急性或急性。使用護仔安,調成糊狀,灌服仔豬,一天兩次,效果顯著。
3.仔豬副傷寒:
豬病(又稱沙門氏菌病)主要侵害2-4月齡仔豬。無明顯季節性,呈地區流行性散發。體溫略高,表現急性敗血病和劇烈腹瀉,慢性者反複下痢,皮膚可出現紫斑,剖檢可發現盲結腸在凹陷不規則的潰瘍和假膜。用氯黴素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4.豬痢疾:
病原是豬痢疾蜜螺旋體。2-4日齡豬多發,季節性不明顯,呈緩慢傳播,流行期長,易複發,發病率高,病死率較低,體溫正常,但病初略高,瀉出的糞便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常呈膠凍狀。剖檢病變主要在大腸。該病用抗生素治療效果好。
5.豬流行性腹瀉:
由冠狀病毒科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不同年齡、豬品種、性别的豬都能感染發病,多發生于冬季,特别是12月和1月份發生最多。幼豬表現腹瀉,成年豬僅發生嘔吐和厭食。傳播速度快,但病死率較低。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可使用自家苗或者反飼的方法,飼料中添加1%的奧得曼A,增強免疫力,縮短病程。
6.豬傳染胃腸炎:
由冠狀病毒科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各種年齡的豬均可發生。仔豬病死率高,大豬很少死亡。常見于寒冷季節,傳播迅速,發病率高。病初嘔吐,排灰色或黃色水樣稀糞,病豬迅速消瘦、脫水,大豬多數可在短期内康複。該病治療效果不好,着重預防,懷孕母豬在産前45一15天,肌肉和鼻内各接種1毫升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疫苗;或在仔豬出生後,用無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頭口服1毫升即可。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關注(每日生豬報價/dfj878),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